软组织肿瘤所谓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2020-8-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纤维组织细胞瘤

皮肤纤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dermatofibroma[fibroushistiocytoma])皮肤纤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边界不清的、主要位于真皮的病变,以不等量的梭形和(或)圆形细胞为特征,混有不等量的炎症细胞和随意分布的粗大胶原束。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皮,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皮脂腺增生。组织细胞瘤(皮肤),硬纤维瘤(fibromadurum),表皮下结节性纤维化或硬化,硬化性纤维瘤,硬化性i管瘤。皮肤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病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其好发于20~40岁。性别分布随人群不同而变化。病因不明,争论点在于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据报道,皮肤纤维瘤发生在局部损伤(例如,创伤、虫咬、毛囊炎)之后,提示是一种炎症性病因。相反,有些病例提示具有克隆性,提示是肿瘤性病变。多数病变,包括各种临床病理亚型,发生在四肢和躯干。少数病例发生在面部。多数病变为单个、圆形、卵圆形或靶状丘修。早期病变呈红色,陈旧病变呈褐色或皮肤色,周围常有褐色带。进展迅速。皮肤纤维瘤界限较清楚,质地硬,当继发明显出血、脂肪化、或创伤时,可以表现为囊性、糜烂或结痂。多数病变扁平、略有隆起或显示浅坑。当用拇指和食指挤压病变时,形成特征性的“酒窝”征。偶尔,可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聚集的病变。多发性皮肤纤维瘤被看做是免疫受抑制的标记,见于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黑人妇女,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例如Sjogren综合征、寻常性天疱疮、重症肌无力和溃疡性结肠炎。偶尔,也见于肾移植受体或AIDS患者。皮肤纤维瘤通常是长期存在的病变,不引起症状。大体检查发现界限较清楚的硬斑、结节或瘤块。切面呈皮肤色或特征性的黄色,可显示出血和脂化区域,之后变为囊性。

皮肤纤维瘤显示致密的浸润性梭形和(或)圆形细胞,有些是纤维细胞和(或)巨噬细胞。中心位于网状真皮层或表浅皮下组织。早期病变富含巨噬细胞,有些是噬铁粒细胞和(或)噬脂细胞,其余的多核巨细胞是Touton或异物巨细胞。成型的病变显示丰富的细胞和粗大的排列紊乱的胶原束。常排列成交汇的短簇(编织状),有时具有硬化核心。病变界限不清,周边可见病变细胞陷人胶原中(胶原球形成)。病变上方可见表皮、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皮脂腺增生,可以很明显,以至将毛囊芽误认作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少数病例显示平滑肌增生。淋巴细胞散布在整个病变中,周边较明显。晚期可以不出现淋巴细胞。邻近皮下脂肪的深在区域,可以有明显的泡沫细胞。有多种皮肤纤维瘤亚型。早期病变显示明显的血管增生,以前称为硬化性血管瘤,近来称为血管周细胞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黄色瘤型/组织细胞型和含铁血黄素型分别可见较多的噬脂细胞和噬铁粒细胞,陈旧病变持续纤维化,伴有病变收缩,见于萎缩性皮肤纤维瘤。其他亚型会出现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假淋巴瘤特征。苔藓型、糜烂型和溃疡型都有报道。深在穿凿型累及皮下组织,容易误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其他少见亚型包括伴有奇异细胞的皮肤纤维瘤、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骨化性皮肤纤维瘤,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皮肤纤维瘤,肌纤维母细胞型皮肤纤维瘤,黏液样皮肤纤维瘤,混合型皮肤纤维瘤,显示几种不同亚型的混合。

皮肤纤维瘤显示不同的免疫组化组合;早期病变富含巨噬细胞标记物,例如PGM1或KPI(CD68),也显示XⅢa因子强阳性,这种反应主要见于周边,并随着病变的发展而减少,不出现在萎缩型皮肤纤维瘤中。皮肤纤维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动蛋白表达,尤其是肌纤维母细胞型。皮肤纤维瘤偶尔灶状表达CD34。近来显示皮肤纤维瘤表达溶基质蛋白3,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则不表达。

最重要的组织学鉴别诊断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尤其是细胞丰富型皮肤纤维瘤)和Kaposi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界限不清,通常更广泛、位置更深,不规则分割皮下组织,具有波纹状核的细胞与细丝状胶原纤维束呈编织状排列,CD34弥漫阳性。结节或肿瘤期Kaposi肉瘤以红细胞外渗到梭形细胞束之间的裂隙中为特征,这些梭形内皮细胞常见代表变性红细胞的粉红玻璃样小球。病变表达CD34和CD31等血管标记物。

绝大多数病变是良性。偶尔,不完全切除会造成复发。细胞丰富型、动脉瘤样型以及面部病变有较高的复发几率。极个别病例可见局部侵袭性生长、局部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广泛肺转移。

以下是纤维组织细胞瘤常见亚型:

亚型(一)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aneurysmalfibroushistiocytoma

1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此型并不少见。由于自发或创伤出血引起肿物迅速增大,常伴有疼痛。临床类似结节状黑色素瘤或结节状Kaposi肉瘤。组织学可见红细胞外渗、假血管瘤空间和铁沉积。组织学也容易和黑色素留或结节状Kaposi肉瘤混淆。梭形细胞缺少黑色素细胞和血管标记物有助于鉴别。

亚型(二)

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瘤

epithelioidcellhistiocytoma

1

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瘤

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瘤

此型少见,包括了细胞丰富型。发生在上肢和躯干,表现为皮肤色或红褐色质硬、外生丘疹,常被认为是Spitz痣。组织学发现病变主要局限在真皮乳头层,表皮明显增生,表皮样或扇贝型纤维母细胞呈片状浸润。这些特征也可见于Spilz痣,只是病变不表达黑色素细胞标记物,而表达XⅢa因子。

亚型(三)

富于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cellularfibroushistiocytoma

1

富于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富于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cellularfibroushistiocytoma)这种亚型少见。发生在躯干或肢体远端。当切除不完全时,容易复发。组织学显示在典型的皮肤纤维瘤基础上,发生了致密梭形细胞深层浸润。可以具有中度核异型性,偶见分裂象和奇异巨细胞,这些病变也被称作假肉瘤型或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极个别病例可以转移,因此应该完全切除。

富于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瘤

(免疫组化)

1

CD68、CD

S-、FaⅩⅢ(均+)

富于细胞性纤维组织细胞瘤ki67(约10%+)

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排列略呈车辐状,可见核分裂。

(右上腹皮肤)富于细胞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切缘可见肿瘤。免疫组化:CD68、CD、S-、FaⅩⅢ(均+),CD34、SMA、CK、Desmin、SOX10、ALK(均-),ki67(约10%+)。

绝大多数病变是良性。偶尔,不完全切除会造成复发。细胞丰富型、动脉瘤样型以及面部病变有较高的复发几率。极个别病例可见局部侵袭性生长、局部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广泛肺转移。

文字丨鄢化章

医院病理科

贴纸丨彩云

排版丨阳春病理

-end-

点亮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rczy/1007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