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神药PD1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2019-2-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过去的四五年里,有一类新药在学术界、在癌友圈声名鹊起,被誉为冉冉升起的抗癌明星;甚至被部分“不明真相”的“吃瓜病友”,誉为:能治愈癌症的神药——这就是PD-1,或者说的更准确一些,就是PD-1抑制剂!
1.PD-1抑制剂是什么?
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PD-L1抗体,是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新药。不同于手术、放化疗和靶向药,PD-1抑制剂本身并不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癌。
PD-1抑制剂,年开始做第一项临床试验,年9月正式上市,此后接连被《科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评选为“年度最大进展”,PD-1抑制剂的发明人也已经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医学奖。医学界普遍预计,该重大发明会在最近的几年内,最终问鼎诺贝尔医学奖。
2.上市的PD-1抑制剂有哪些?
截止目前,已有5种PD-1抑制剂在欧美几十个国家上市,包括2种PD-1抗体和3种PD-L1抗体。分别是:
Nivolumab(商品名Opdivo,简称O药);
Pmbrolizumab(商品名Kytruda,简称K药);
Atzolizumab(商品名Tcntriq,简称T药);
Avlumab(商品名Bavncio,简称B药);
Durvalumab(商品名Imfinzi,简称I药)。
截止目前,已有2种PD-1抑制剂向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上市申请,预计会在年在大陆地区上市。分别是:Nivolumab(商品名Opdivo,简称O药)、信达公司生产的PD-1抗体信迪单抗(曾用名:IBI)。此外,还有恒瑞、君实、百济等十几家国产的PD-1抑制剂,正在开展临床试验,排队等着上市。
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上述PD-1抑制剂,疗效和副作用基本相当;因此,贝塔医生鼓励大家,结合病友的体重,选择最实惠的药品即可。
3.PD-1抑制剂已经批准的适应症有哪些?
自年9月以来,PD-1抑制剂已经被美国FDA正式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肾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霍奇金淋巴瘤、Mrkl细胞癌以及所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实体瘤。
此外,PD-1抑制剂在结直肠癌、食管癌、三阴性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胶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间皮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其他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了初步的、鼓舞人心的疗效。
4.PD-1抑制剂疗效如何?
5.如何预测PD-1抑制剂的疗效?
PD-1抑制剂在未经选择的实体瘤患者中,有效率只有10%-30%;如何将这部分幸运儿,尽可能地挑选出来,目前主要的办法有如下几个:
(1)PD-L1表达
用病理组织切片,做免疫组化,看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PD-L1表达越高,有效率越高。PD-L1表达,在肺腺癌、恶性黑色瘤等肿瘤中,格外有用。PD-L1表达超过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直接首选单独的PD-1抗体K药治疗,有效率在40%上下。
(2)MSI检测
拿病理组织切片,或者抽血外周血,用基因检测法检测MSI(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的消化道肿瘤,有效率可以达到50%左右。MSI检测特别适合消化道肿瘤、子宫内膜癌等患者。
(3)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检测
拿病理组织切片,或者抽血外周血,用基因检测法,测定TMB。一般认为,TMB大于20个突变/Mb,就是TMB高。TMB高的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有效率高、生存期长。
TMB检测适合于如下肿瘤类型: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肤Mrkl细胞癌、原发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头颈恶性黑色素瘤、肺大细胞癌、原发不明的鳞状细胞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肺肉瘤样癌、胃腺癌(肠型)、子宫内膜癌(内膜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原发不明的尿路上皮癌、软组织血管肉瘤、肺腺癌、肺腺鳞癌、皮肤附件癌、膀胱移行细胞癌、B细胞淋巴结淋巴瘤、肺鳞癌、原发不明肿瘤、头颈部鳞癌;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和鼻窦癌、卵巢内膜样癌、原发不明小细胞癌、少突胶质瘤、小肠腺癌、软组织外周神经鞘瘤、未分化软组织肉瘤、子宫透明细胞内膜癌、前列腺未分化癌、唾液腺粘液上皮癌、原发不明腺癌、输尿管尿路上皮癌、宫颈鳞癌、阴经鳞癌、唾液腺癌、肾尿路上皮癌、原发不明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十二指肠腺癌。
(4)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检测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CD3、CD4、CD8等),可以看出肿瘤组织中是否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的淋巴细胞越多,PD-1抑制剂的有效率越高。
6.如何通过联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除了通过上述指标,把对PD-1抑制剂敏感的人群挑选出来;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通过联合治疗,把原来不适合PD-1抑制剂治疗的病人,转化为可以从中获益的人群。目前,PD-1抑制剂主流的搭档有如下几个:
(1)联合另一个免疫治疗药物
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抗体,已经被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在肾癌、TMB高的非小细胞肺癌中三期临床试验已经成功。此外,IDO抑制剂、TIM-3抑制剂、LAG-3抗体等新型的免疫治疗新药,正在研发中。
(2)联合化疗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已经被批准用于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类似的方案,用于胃癌、肠癌、三阴性乳腺癌等也有不错的初步数据。
(3)联合放疗
PD-1抑制剂联合放疗,在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中,已有不错的数据;回顾性研究甚至提示,放疗联合PD-1抑制剂,可以将生存期提高数倍。
(4)联合靶向药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贝伐、阿西替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等),已有不错的初步数据;但联合EGFR抑制剂(如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阿法替尼、泰瑞沙等),需要当心,可能发生严重的副作用。
(5)联合溶瘤病毒
PD-1抑制剂联合溶瘤病毒T-VEC,在恶性黑色素瘤中,有效率超70%,完全缓解率突破30%,非常有前景。在其他肿瘤中,多种溶瘤病毒正在研发中。
(6)联合个性化肿瘤疫苗
基于肿瘤基因突变所产生的新生抗原(noantign),可以设计和合成多肽或RNA疫苗。PD-1抗体联合这类私人订制、个性化肿瘤疫苗,已经有初步的成功经验,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可以初步临床治愈晚期肿瘤。
(7)联合特异性肿瘤免疫细胞治疗
PD-1抑制剂联合CAR-T等新型的特异性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中,已有初步的、不俗的数据。
7.PD-1抑制剂的副作用如何?
PD-1抑制剂,总体的副作用远小于传统的放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流感”样的表现:发热、乏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嗜睡等,发生率在30%左右,对症处理即可。
此外,大约5%-10%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的炎症反应:甲状腺炎症(表现为甲亢、甲减、或先甲亢后甲减)、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肝炎、甚至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炎症,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偶尔发生致命的事故。
8.PD-1抑制剂的副作用,如何处理?
9.使用PD-1抑制剂,如何评价疗效?
对于绝大多数实体瘤(淋巴瘤除外),PD-1抑制剂起效平均时间大约是2-4个月。因此,用药以后,每隔6-8周,复查一次影像学是最标准的。
影像学提示肿瘤缩小或者稳定,可以继续用药。如果影像学提示肿瘤增大,但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可以再用药2-3次,以观后效,因为1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假进展“;如果第二次复查,肿瘤继续增大,那就考虑换药。
10.什么是假进展和混合反应?
11.PD-1抑制剂如果起效,到底应该用多久?
目前国内外,标准的方案是:手术或同步放化疗后,巩固性、辅助性使用的病友,PD-1抑制剂建议用满1年;而晚期的、全身转移的病友,建议用满2年。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使用PD-1抑制剂满6个月,且肿瘤缩小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肿瘤缩小超过30%以上)的病友,可以再巩固2-3次后,酌情停药或调整剂量和间隔。
12.PD-1抑制剂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13.如何克服PD-1抑制剂耐药?
14.PD-1抑制剂的渠道和价格如何?
15.除了PD-1,还有哪些有前景的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PD-1为优秀代表):IDO、LAG-3、TIM-3等靶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
(2)溶瘤病毒(T-VEC已上市):基因疱疹病毒、腺病毒、痘病毒、M1病毒的溶瘤病毒正在不断优化和改良中。
(3)肿瘤疫苗:基于新生抗原的个性化免疫疫苗,非常有前景;基于HPV、EBV等病毒抗原的多肽或RNA疫苗,需要与PD-1抑制剂等药物联合使用;其他疫苗,还在研制中。
(4)免疫细胞治疗:以CAR-T、TCR-T为代表的、需要在体外对免疫细胞进行基因改造的特异性免疫细胞治疗有一定前景,CAR-T治疗血癌已经在美国上市,TCR-T治疗滑膜肉瘤和恶性黑色素瘤,已经有初步数据。而CIK、DC-CIK、NKT、NK、DC等无需基因改造的、非特异性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基本无效。
(5)细胞因子:对众多抗癌的白介素如IL-2、IL-10、IL-12、IL-15、IL-21,进行一定的改造,单独使用或者联合PD-1抑制剂一起使用,有一定的前景,但是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
文
贝塔博士,本文首发在“肿瘤医生贝塔”。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有治疗白癜风的吗最好的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