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年,传媒圈发生了哪些大事

2017-6-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导读:已接近尾声,回望刚过去的传媒圈,转型发展成为了这一年的关键词。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陷入舆论漩涡的尴尬。今日,“看传媒”小编带您一起回顾年传媒圈发生的大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值得回顾总结;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细细回味。年重大传媒事件事件一: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其重要讲话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事件回放:2月1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在听取了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负责人和编辑、记者、主持人代表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归纳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同时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点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在新闻界而且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其讲话的重要意义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所指出的: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地位、重大作用、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事件二:国办要求重大事件24小时内发布,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的重要举措。事件回放: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强调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点评:在转型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和传播形态千姿百态的背景下,涉及政府的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因此做好政务舆情回应已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然而有的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把握回应时机等措施不力,小风波闹成了大风波。国务院办公厅的这一通知,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政务舆情回应责任,把握需重点回应的政务舆情标准,尤其是强调了回应的时间。目前,各地正在按照这一要求强化舆情队伍的培训,这将会大大提高政务舆情回应实效。事件三:新华社全媒平台上线,三大服务功能助推各媒体融合发展。事件回放:8月30日,新华社全媒平台在新华社新闻大厦正式发布上线,邀请各媒体签约入驻,第一批已有42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签署协议入驻,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入驻之后,各成员单位将协力打造融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版权追踪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点评:媒体正在纷纷转型,各自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各媒体也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协同打造有利于优势互补、共进共赢的大平台。新华社经过几年的探索,已构建了集新闻采集与加工、生产与传播、反馈与分析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媒体运行系统。现在将内部运行的新媒体系统升级为可以便捷接入、高效利用、效果可期的开放的全媒体平台,其所具备的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版权追踪三大服务功能,将助推各成员媒体融合发展。事件四: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出台,互联网直播“双规定”引







































白癜风的饮食
白癜风早期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rczy/1004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