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儿科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2017-4-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2月27日,在医护人员的掌声中,湖南省儿科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曾树,走医院北院(医院)儿童血液内科层流病房,这标志着湖南省儿科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年1月11日,曾树于因“反复鼻衄、面色苍白8年”入医院北院(医院)儿童血液内科,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予以口服环孢素治疗8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曾树病情无缓解后,家属自行停药,在家自服中药治疗。
曾树于年1月23日在该科予以抗人淋巴细胞猪免疫球蛋白+环孢素治疗,病情仍无好转并进行性加重。
年6月,曾树依赖间断输注血制品(红细胞、血小板)生存,已经达到“重型再障”标准,而且输注越来越频繁,并出现了输注抵抗现象,生命已亮起了红灯。
这是一个典型的重型再障予以强免疫治疗(IST)无效的病例,如果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曾树将死于贫血、出血和感染。
根据病情,医院北院(医院)儿童血液内科给曾树做了HLA配型,在中华骨髓库中未找到合适的供者,他与父母及姐姐都是半相合,只有最后一条路——做单倍体移植。
医院北院(医院)儿童血液内科与北京八一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罗荣牡主任充分沟通,认为选择曾树父亲做供者,做单倍体移植可行。
儿童血液内科医护人员向曾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家属了解移植的必要性及相关风险后同意移植。
11月28日,经过精心制定预处理及抗排异方案,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梁欣荃主任进行了移植前讨论后,医院北院(医院)儿童血液内科正式开始移植程序,曾树进仓开始清髓预处理,方案为福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抗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抗排异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地塞米松、甲氨蝶呤。
在预处理过程中,曾树出现了心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该科予以积极处理,曾树病情趋于稳定,并于12月9日顺利完成预处理。
12月10日该科给曾树输注了脐血+骨髓造血干细胞,12月11日-12日输注外周血干细胞。在输注过程中,曾树出现了急性高血压、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该科克服困难积极处理,曾树顺利完成了上述过程。
目前,曾树外周血提示粒细胞已经植活,即宣告本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初步成功。
曾树为单倍体移植,且曾树病史长,机体各脏器的储备能力差,用清髓、抗排异药物治疗易出现脏器功能损害和衰竭。
在移植过程中曾树可能出现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包括皮肤、胃肠道、肝脏、肺部等)、排斥反应、植入综合征、肝静脉闭塞症(VOD)、急性肺出血、各种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出血性膀胱炎及移植后溶血等各种致命并发症,治疗风险极大。
在此之前,医院的儿科均未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曾树病例是湖南省首例儿科独立开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而且供者是技术难度较大的单倍体,并获得了成功,说明医院北院(医院)儿童血液内科已在全省范围成功的抢占了这个内科技术制高点,大大的提高了该院的专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该病例移植成功不仅大大提升了该院的形象,而且该技术能解决周边地区许多重大血液疾病儿童的生存问题,比如依赖输注的重型地贫和重型再障、难治复发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及实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先天性骨髓衰竭(范可尼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等)、原发免疫缺陷等,使这些曾树获得长期生存变得可能。
文章来源:湖南医聊
白斑风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