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小梅教授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一
2017-3-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专家简介厉小梅教授主任医师,医院风湿科主任,安徽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康复医学会风湿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免疫学会终生会员,安徽省免疫学分会常委。流行病学介绍
最新的全球文献综述表明
干燥综合征(SS)为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女:男(F/M)=10:1;
SS的发病率(IR)、患病率(PR)以及男女比例(M/F)受研究设计方法以及地域的差异的影响;
~年,6项研究汇总分析:汇总IR=6.92/10(万·患者年),F/M=9.29;
18项研究汇总分析:汇总PR=60.82/10(万·患者年),F/M=10.72;
地域差异:
F/M差异考虑为不同研究的分析方法不同所致;
经研究分层分析发现,对分析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分类标准;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发病率高峰的年龄段为55~65岁;
pSS的发病风险分析台湾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中pSS的发病风险情况(RR,风险比)
pSS发病年龄特点老年人中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一般在40~50岁,但60~70岁发病的并不少见;
~年之间名pSS患者的意大利队列回顾性研究中,>65岁成人中6%的pSS患者。例pSS患者的西班牙队列中70~87岁成人中有14%患者;
儿童中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罕见;
~年仅报道81例。诊断年龄4~16岁(平均9.84岁);
干燥综合征眼部和全身表现发病率
多数患者在诊断前都有平均10.4年的干眼的历史;
部分患者伴有一个或多个腺体外眼部表现,甚至有威胁视力的情况;
近半数有视力威胁情况的患者有表现时未诊断SS;
常有腺体外表现;
有视力威胁情况的患者发生系统受累的可能性高3.9倍,并且周围神经病变、间质性肾炎、血管炎更常见;
原发性SS常与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相关。干眼比这些症状平均早10年左右;
(EULLAR)
建议:眼科医师对有临床意义的干眼患者应考虑评估SS
发病机制SS的致病因素分析包括
因素分类:遗传因素、非遗传因素;
因素作用方式:疾病易感性、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展;
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模拟图
基因与遗传层面因素
1.HLALA基因组内、外的区域异常与SS发生有关;
HLA-Ⅱ某些位点与pSS的发生有关;
HLA-DRB1的第二个外显子序列以及结合中心P7和P9氨基酸的变化与pSS发生相关(HLA-DRB1*和中国人群相关);
2.5-HTT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异常引起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下降,尤其是SS的HTTVNRTin2基因型;
3.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引起的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如T细胞、B细胞内基因组甲基化以及血清学阳性患者的IFN调节区甲基化;
4.IFN系统异常参与SS的疾病进展IFN活性上调与以下表现相关:唾液腺功能异常、眼干、高FS、淋巴瘤、SSA自身抗体、高ANA滴度和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丙种球蛋白血症和FS是IFN高活性的最相关的预测因子;
IFNγ/IFNα比可作为原位淋巴瘤唾液腺组织病理学生物标记物;
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与病程及FS呈正相关,与确诊年龄呈负相关;
细胞因子网络异常pSS的疾病进展中IL-22、18、33和36表达异常;
pSS患者体内局部和系统的骨髓细胞以及NHL患者巨噬细胞中IL-22信号调节异常,IL-18诱导IL-22受体过表达;
IL-33是上皮和内皮细胞核内产生的可引起炎症的细胞因子,pSS患者血清和唾液中IL-33以及其受体均出现过表达,并且IFN-γ可刺激上皮细胞增加IL-33mRNA含量;
IL-36,包括Il-36α、IL-36β、IL-36γ和IL-6Ra,可严格控制IL-23/IL-17/IL-22轴,参与调节pSS发病。研究发现,pSS患者血清和唾液腺中IL-36α表达水平上升,与并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IL-17与pSS的发生密切相关SS患者唾液腺中IL-17主要通过T细胞及肥大细胞过表达;
活动性pSS患者血清和PBMC中的IL-17,以及PBMC中的RORγt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RTX通过减少IL-17的表达及诱导肥大细胞的凋亡起作用;
CysA具有抑制Th17细胞活化的免疫抑制作用,提示CysA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pSS的药物;
唾液腺上皮细胞异常唾液黏蛋白的异位沉积唾液上皮细胞STX4、STX3、SNAP-23和VAMP8在腺体细胞上的位置从顶端移到基底部,极性异常,导致唾液黏蛋白在细胞外基质的异位沉积,可导致促炎症因子过表达,引起并维持炎症的发生,引发pSS;
上皮细胞内黏蛋白内寡聚糖具有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可由TLR4鉴别,并明显增加CXCL8、TNF-α、IFN-α、IFN-β、IL-6和IL-1β的水平,引发促炎反应,招募炎症细胞,放大并维持炎症的发生;
获得性免疫对pSS发生的影响RNA结合型自身抗原La/SSBLa/SSB等RNA结合抗原在胸腺成熟过程中起到积极筛选调节T细胞的作用;
阻断调节T细胞的积极筛选过程,小鼠将出现自身免疫反应的临床症状,且主要表现在肺部;
调节T细胞的积极筛选作用依赖于DCs的肽段数量,低的DCs的肽段数量有利于调节T细胞的积极筛选作用;
pSS发生的相关细胞pSS中,循环滤泡T辅助细胞(Tfh)和B细胞亚群的分布异常体液免疫是pSS和SLE的关键特征;
两种疾病中na?veB细胞比例较高,而非转化和转化记忆B细胞频率降低;
双阴性B细胞和浆母细胞比例在SLE中升高,而在pSS中下降;
过渡B细胞和na?veB细胞的比例在SLE中更高;
更严重疾病患者Tfh样细胞比例升高,并且IL-21升高;
TFH样细胞的增加与抗体分泌相关的参数呈正相关,如血清IgG,ICs和自身抗体;
Tfh样细胞和某些B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B细胞选择过程中可能有缺陷;
结论:pSS和SLE两种疾病中除了特征的异常外周B细胞分布外,循环Tfh样细胞及其IL-21的产生增加表明Tfh细胞在B细胞选择调控中有重要作用。pSS发生的相关细胞Th17对pSS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唾液腺SG蛋白免疫小鼠出现明显的SS症状,颈部淋巴结(CLN)和唾液腺淋巴细胞灶内检测发现Th17细胞增加;
免疫的IL-17KO小鼠则完全未出现SS症状,且无证据显示唾液腺出现疾病症状和发生组织病理学变化;
免疫的IL-17KO小鼠,经过Th17细胞过继转移则快速导致ESS的发病,唾液分泌明显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增加以及明显的炎症和组织损伤;
TGP抑制了DC的成熟和活化,从而削弱了体内Th1和Th17的分化;
siRNA刺激分泌作用向唾液腺细胞中引入siRNA,可改变上皮细胞对外源性刺激物(促炎因子和死亡信号)的反应,同时刺激唾液分泌;
促分泌素-siRNA结合可减少唾液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SS患者的分泌量,有潜在逆转SS临床表现的功能。
下期将继续为您带来厉小梅教授分享的“SS研究进展(二):临床表现、诊断及分类、治疗进展及预后”,敬请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