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脑胶质瘤诊疗最新成果神经系统肿
202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中国上海,年12月15日——由医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华山国际神经外科大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会上,医院神经肿瘤MDT团队最新成果《神经系统肿瘤病例析评—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临床病例精粹》(以下简称为病例精粹)正式发布。
《病例精粹》首发仪式启动合影
(左起:唐晓春副总裁梁晓华教授牟艳萍总经理周良辅院士王惠英处长毛颖教授吴劲松教授)
本次会议很荣幸邀请到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毛颖教授、吴劲松教授、秦智勇教授,放疗科盛晓芳教授、汪洋教授,肿瘤科梁晓华教授,放射科初曙光教授,神经内科陈向军教授,医务处王慧英处长,以及默沙东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牟艳萍女士和默沙东肿瘤医学事务部负责人唐晓春副总裁莅临本次会议!
众所周知,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5年存活率低的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因其侵袭性生长的特征,且好发于脑部重要功能区及深部,使肿瘤难以全切,所以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术后放疗加原研替莫唑胺辅助治疗。
《病例精粹》由医院神经肿瘤MDT团队历时五年共同完成,收录了医院50例神经肿瘤病例,通过以具体病例为载体,以实际临床思路为导向的方法,提供神经肿瘤的临床诊治思路。同时邀请资深专家对病例逐一评析,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归纳总结相关疾病的诊治特点,旨在为神经肿瘤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思考!
周良辅院士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院士总结道:“MDT开展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其理念也一直在更新和发展。我们需要了解MDT的历史,才能领会MDT的真谛。MDT除了多学科合作之外,还富含了人文精神,MDT是临床医学发展的产物,现代MDT已经从以治疗一类疾病为主发展到以治疗个体病人为主,从整体治疗演化到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很强的人文医学属性。所以除了祝福之外,希望MDT团队保持清醒头脑,才能时刻引领科学的前沿。”
毛颖教授讲话
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毛颖教授表示:“MDT的目标是针对一些难治性且较难确定治疗方案的疾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未来MDT的发展方向是相互融合,做横向和纵向的延伸,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从一开始到最后,包括患者的临终关怀和康复,我们的学科用八个字可以形容“聚精会神,经纬聚势”,今天的活动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我们也希望把这个理念向大家进行推广。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团队为这本书的出现所做的巨大贡献。这本书的背后来自于一个个真实案例的积累,这也很好地体现了多学科协同合作的过程,也同时要谢病人的信任,感谢合作伙伴默沙东公司的大力支持,让这本书能够顺利面世。”
王慧英处长讲话
医院医务处王惠英处长表示:“华山神经肿瘤MDT团队以多学科诊疗为模式,以病种为纽带,解决了很多临床疑难性神经肿瘤问题。神经肿瘤MDT医院创立最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之一。这本案例集是我院神经肿瘤团队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心血和结晶,充分体现了华山MDT团队长期工作的实践与创新,医院管理层对神经肿瘤MDT团队表示衷心的祝贺。”
吴劲松教授讲话
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诊疗中心副主任吴劲松教授介绍:“MDT不仅仅是一种临床服务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对年轻大夫而言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我院MDT开展至今已有五年半时间,讨论病例超过例。MDT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周良辅院士的指导,医院管理部门的大力协调和支持,同时离不开整个MDT团队的配合,在整个MDT组建和成长过程中也得到了默沙东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同时我们MDT团队也希望依托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优势,医院多学科领域优势,把各个力量加在一起共同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梁晓华教授解答记者问题
医院肿瘤科主任梁晓华教授在解答记者问题时指出:“在华山神经肿瘤MDT团队正式组建以前,肿瘤内科较少参与脑胶质瘤的治疗,之前的治疗也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随着MDT的建设和发展,肿瘤内科和其它亚专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诊疗全过程中,也为不同学科的医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得益于MDT平台,亚专科建设能‘从无到有’,未来能‘从有到强’。”
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国较早开展胶质瘤MDT诊疗模式的团队,本次《病例精粹》的出版,是医院神经外科在脑胶质瘤方面的又一学术成果,也是在全国推广MDT诊疗模式的一次创新和尝试,进一步推动中国脑胶质瘤MDT模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期望这些创新诊疗模式未来能惠及更多的患者,也同时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