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胃脂肪肉瘤
2020-7-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昆明儿童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85169.html
来源:爱爱医论坛,《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概述
脂肪肉瘤为较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四肢、后腹膜等部位。原发性胃脂肪肉瘤临床十分罕见。
病理
文献报道显示,胃脂肪肉瘤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降起病变,与胃间质瘤不易区分,多数为术后病理确诊。
影像表现
超声内镜为诊断胃黏膜下病变的最佳手段,脂肪(肉)瘤常来源于胃壁第3层(黏膜下层),以高回声为主,而胃肠道间质瘤则常起源于第2或第4层,以低回声为主,故可根据病变起源胃壁层次及回声特征做出准确的判断。
病例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呕血、黑便3个月就诊。胃镜检查示(图1):胃体下段前壁及小弯巨大黏膜下降起,伴局部溃疡形成,考虑胃间质瘤可能。上腹部CT检查示(图2):胃小弯及肝胃间隙占位性病变。超声内镜检查示(图3):病灶为胃壁黏膜下层来源,最大径约6cm,以高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匀,见散在片状低回声区域;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显示病灶处以绿色为主伴局部蓝色及红色区域相间的结构,提示病灶弹性不均一,虽主体较软,但内部有局部较硬的区域及液化坏死区域。根据超声内镜及弹性成像特征,初步诊断为胃脂肪肉瘤可能,拟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胃黏膜下至浆膜外见淡黄色肿瘤,大小约14cmx8cmx3cm,呈胃壁内生长并向浆膜外凸出,包膜完整,切开观察组织呈淡黄色。病理示(图4):病变位干黏膜下层,肿瘤细胞呈梭形及脂肪细胞,少部分伴有纤细的血管网及较多血液,大部分区域呈脂肪瘤样结构,其中细胸核增大,少数区域可见明显增大、深染的细胸核。负疫组化(图5):Vimentin少数(+),CD-肥大细胞(+)、肿瘤细胞(一),CD34血管(+)、肿瘤细胞(一),desmin(一),SMA(+),5-少数(+)。诊断:胃脂肪肉瘤
往期精彩回顾
丨点击→丨新乡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