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死了,是滑膜肉瘤的错,还是免疫疗法

2016-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这几天,滑膜肉瘤患者魏则西去世的消息刷爆了各种圈。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滑膜肉瘤确实是一种“绝症”,我们对许多类似疾病几乎束手无策;其次,恶劣的欺骗行为为患者和公众编织虚假的希望,极大影响了患者在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

随着魏则西事件的蔓延,“癌症免疫疗法”渐渐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并且以一种负面的、”虚假疗法“的形象出现在网络,呈现在大众面前。

那么,”免疫疗法“到底是一种什么医疗手段?它真的是“国外淘汰下来的技术”吗?还是“一种骗人的手段”?

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免疫疗法“究竟是什么?

免疫疗法主要有两种思路

顾名思义,“免疫疗法”是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治疗疾病的一类方法。而肿瘤免疫疗法,自然就是一类用于治疗肿瘤的免疫疗法。

  也许你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免疫系统能抵御很多疾病,却任凭肿瘤在体内生长?答案很简单,很多时候,免疫系统没有把肿瘤细胞视作是威胁。毕竟,肿瘤中的细胞大多来源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不会轻易把它们视为异物,因此不会主动对它们展开攻击。而在另一些时候,肿瘤细胞表面会分泌一些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的分子。这个时候,免疫系统会发现肿瘤细胞不是好东西,要对它进行攻击。但由于肿瘤细胞本身能分泌另一些“麻痹”免疫系统的小分子,免疫系统的攻击效果往往不是很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之前无法成功地驾驭免疫系统来对肿瘤造成杀伤。

  而最新的免疫疗法就是为了改变这些情况而存在的。一些肿瘤免疫疗法能够把肿瘤的特征“告诉”免疫细胞,让它们去定位,并造成杀伤;另一些肿瘤免疫疗法能够保护免疫细胞不被麻痹,让它们继续得以对肿瘤产生攻击。

思路一:需要用到“转基因”

T细胞改造就是使用的前一种思路。思路本身很简单,即先从患者体内抽取出T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我们用基因改造的方法,让这些T细胞表达一些特异的肿瘤抗原受体。这可以理解为告诉T细胞,肿瘤长什么样子。在体外大量增殖后,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就会被注射回患者体内,进而对表达这些抗原的癌细胞进行攻击。在这个方向上,CAR-T是目前的热门,也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CAR-T技术:通过基因编辑,让T细胞表达可与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并激发细胞免疫,将肿瘤细胞杀死。图片来自:the-scientist.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CAR-T疗法对一些特定的癌症患者展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的阶段。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CAR-T疗法确实很有前景。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为例,在目前的经治患者中,有90%的患者没有出现复发。正因为它堪称“奇迹”的临床试验结果,至少四家较早研发CAR-T疗法的公司已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外,更多的公司正投入到CAR-T疗法的研发中。在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中,FDA宣布他们一共收到了份基于改造T细胞的调查性新药申请。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将得以进行,这也会推动这项疗法的尽快获得审批。

思路二:解除“抑制”

免疫疗法使用的是第二种思路,让T细胞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这类疗法中的药物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人体内,一些小分子往往能与免疫T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它们的活性。这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避免T细胞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避免自身免疫疾病,但不幸的是,肿瘤细胞也会利用这一点,逃过T细胞的攻击。一些肿瘤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PD-L1的配体。当它与T细胞上的PD-1受体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让它们进入“沉睡”状态。

  而现在的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交流。它们都是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能够与PD-1或者PD-L1结合。这可以让T细胞表面的PD-1无法与肿瘤细胞的PD-L1结合,让T细胞不至于被麻痹,也可以直接与肿瘤细胞分泌的PD-L1结合,不让它们靠近T细胞的PD-1受体。总之,这类药物阻断了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欺骗”,让T细胞能够得以保持活性,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

值得一提的是,魏则西网友拜托香港朋友带回来,产生疗效的“靶向药”Keytruda,正是最早被批准的PD-1抗体药物之一。这是一种货真价实的肿瘤免疫疗法。它在年被美国FDA批准,成为FDA批准的首个PD-1抗体药物。而在此之前,日本也批准了一种PD-1抗体药物Nivolumab。除了这两种药物外,更多与PD-1和PD-L1有关的药物也正在开发之中。

以下为该药上市时的新闻报道:

当然,PD-1抗体药物也不是万能药。它的最大问题是并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基因表达水平不同,对于肿瘤表达PD-1较少的患者来说,这种药物的疗效就可能很有限。所以现在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呼吁在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提前预判药物是否会有响应,做到真正的个体化治疗。

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一切生命过程的基础,地球之所以变得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全都是因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在起作用。但进化论同样也作用于多细胞生命体的内部,肿瘤的出现正是这个理论预言的结果。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有句名言: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癌细胞也是生命,同样也会找到自己的出路。这不是因为癌细胞很聪明,而是因为适者生存理论赋予了癌细胞顽强的生命力。所以说,人类和癌症之间的斗争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的,科学家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抱着开放的心态尝试新的方法,勇于试错,在失败中进步。每一次进步都是无数失败换来的。

滑膜肉瘤的治疗

1手术

滑膜肉瘤如果没有辅助治疗或病变对辅助治疗没有反应,则需要根治性手术治疗。

若病变对术前放疗和(或)术前化疗有反应时,则局部切除后复发率小于10%。对于深部的位于肢体近端和躯干周围的较大病变,即使对辅助治疗有满意的反应,行边缘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仍高。位于肢体远端的小而表浅的病变对新辅助疗法反应满意者,复发风险低。触诊若发现局部淋巴结异常,提示有转移的可能,应在术前行淋巴结活检,如果区域淋巴结已有转移,则病变属Ⅲ期,预后极差。

对Ⅰ期小肿瘤,以广泛切除为主,复发率低,一旦复发,则需广泛截肢。如术前未确诊滑膜肉瘤,仅作腱鞘囊肿行囊内或边缘切除,术后摸不到肿物,无法确定其分期,待病理诊断为肉瘤时,病变已扩大到伤口边缘,处理办法是等局部有了复发的证据,再设计手术方案,此法的缺点是有转移的中等危险,且其复发也比原来广泛,治疗也被延误。对危险区行放疗以抑制复发,其缺点是不能肯定手术时播散的范围,且肿瘤细胞散在缺氧的瘢痕之中,治疗效果更差。对手或足部放疗,其放疗瘢痕使手或足功能障碍。在可能播散区的近侧行广泛截肢,此法增加了残废,但对控制疾病则是有效的。Ⅱ期肢体近侧大滑膜肉瘤需要彻底外科处理,广泛切除或截肢有较高的复发率,在术前给予放射治疗,使复发率明显降低。辅助治疗对此肿瘤效果较好,是因滑膜肉瘤对放疗敏感。滑膜肉瘤既可向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可向远处肺部转移,对于前者做淋巴结肿物放疗后行局部切除,为疾病控制争取时间,行化疗对于微小转移是有效的。

2化疗

辅助化疗偶尔可产生较好的效果,使应截肢的患者得以施行保肢手术。术后化疗作为局部淋巴结和(或)远处部位转移灶的最终治疗方法,仅对部分患者有反应,但不能对该病变达到即刻或长期的控制。

3放疗

大部分滑膜肉瘤对辅助放疗有满意的反应,当放疗作为最终的或姑息的治疗方法时,通常可使该病获得缓解。

4预后

滑膜肉瘤既可向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可向远处肺部转移,切除不彻底有较高的复发率。本病好向肺部转移,淋巴结转移也多见,其发生率20%左右。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0%~50%。

回复“门诊”,查看中卫专家门诊时间表

回复“专家”,查看中卫坐诊中医专家

回复“中医”,查看中卫特色中医疗法

回复“爱心”,查看中卫近期爱心免费服务

微导航

医院

-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zbx/999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