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肌影像ldquo骨内腱鞘囊肿
2021-10-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骨内腱鞘囊肿
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右膝痛1个月。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图1F
影像学报告描述
右膝正、侧位(图1A、图1B),右胫骨近端关节面下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楚,右膝关节后方可见数个游离体。CT平扫及冠状重组(图1C、图1D)清楚显示胫骨近端关节面下的透亮区,周围有环形硬化边,其内可见分隔。冠状位T1WI(图1E)示病灶呈低信号,T2*WI(图1F)示病灶呈明显高信号。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①右胫骨近端骨内腱鞘囊肿;②右膝滑膜骨软骨瘤病。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骨内腱鞘囊肿(intraosseousganglioncyst)也称邻关节骨囊肿,即邻近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多数人认为是一种结缔组织间变和增殖引起的原发性骨内良性、囊性病变。病理囊内充满黏稠的白、黄色胶胨样物。囊腔包膜由束状胶原纤维构成,有少量成纤维细胞,覆盖囊腔内面为扁平细胞,似滑膜,但不见连续的滑膜层。好发于20~40岁,多在关节软骨下骨骺-干骺区的非负重骨松质内。下肢多于上肢,好发于髋、膝、踝等关节,以股骨头、髋臼、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内踝较为多见。上肢以腕骨多见。主要症状为局部钝痛,活动后加重,但程度轻微,常不被重视。病程长短不等。查体一般无明显异常,有时有局部轻压痛。
X线及CT表现:病灶位于关节软骨下,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的溶骨性病变,直径1~5cm,常呈偏心性分布,皮质膨胀变薄,可有小的裂隙或缺失。一般小的为单房,大的可为多房性改变。周边环绕硬化缘,囊壁可有骨嵴和斑片状硬化。CT显示病灶内可为软组织密度、液体密度或气体密度(CT值从-~50HU)。发现囊内液体或气体密度,则是本病特征性表现。
MRI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的边缘硬化病灶,可见间隔形成,病灶与关节腔相通,T1WI为低信号或偏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混杂偏高信号,囊内可出现液-液平面。
鉴别诊断
1.邻关节的软骨瘤肿瘤的病变区内常有点状或环状钙化。
2.骨巨细胞瘤病变范围较广泛,骨质明显膨胀,骨皮质变薄。
3.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软骨下囊变常伴有关节间隙变窄,位于关节面的持重部位,上、下病灶常相互对应。
小结
骨内腱鞘囊肿好发于20~40岁,位于关节软骨下骨骺-干骺区的非负重的骨松质内,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的溶骨性病变,周边可环绕硬化缘,病灶可与关节腔相通,其内出现液体密度或气体密度具有特征性。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