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呼吸科完成省内首例胸腔肿瘤光动
2021-6-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1月21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胸膜间皮瘤并胸膜重度粘连胸腔内光动力治疗。为海南省首例胸腔内肿瘤的光动力治疗病例。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形成的一项肿瘤治疗新技术,目前已得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不少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成为肿瘤治疗的一项常规手段。截至目前,这一疗法已成功地用于治疗多项恶性肿瘤。PDT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凭借创伤小、毒副作用小、选择性好、可重复性好、可保护容貌及重要器官功能等优点,日渐成为一种颇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手段。对于年龄大、体质差、合并其它器质性疾病等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PDT也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治疗手段。光动力治疗分两步来完成。首先,是给患者注射光敏剂。然后,是对病灶区进行激光照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光敏剂是PHOTOFRIN和喜泊芬,患者注射后通常需等待40至50小时才进行激光照射。这是因为此时病变组织中的光敏剂浓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周边正常组织中的光敏剂浓度已降到低水平。选择这个时机照光,既可有效杀伤病变组织,又可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的损伤,争取获得最佳的选择性杀伤效果。光动力治疗中的激光照射,只起激活光敏剂的作用,能量无需太集中,不会造成照射区的明显温升,更不会造成组织的热损伤。光动力疗法和传统的激光手术有本质的区别,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光化学反应诱导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
PDT最早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在年,PDT治疗后,肿瘤组织坏死,阻塞的气道重新开放。对于早期肺癌患者,PDT可以作为姑息治疗手段,缓解患者因气道阻塞而导致的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而且对于早期中央型肺癌却又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有可能达到治愈效果。在一个Ⅱ期临床研究中,54例早期却又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经光动力治疗后20.2个月时,完全缓解率达85%。Cai等报道30例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后失败的Ⅱ-Ⅳ期支气管肺癌患者,PDT治疗后,CR4例,PR22例,总有效率86.7%,气道梗阻率由90%降至16.7%,且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Usuda等报道以二代光敏剂Talaporfin治疗91例肺癌患者,其中病灶≤25px者70例,>25px者21例,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4.3%和90.4%。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胸部恶性肿瘤,早期患者手术切除有治愈可能,但因为该疾病的罕见性,容易误诊和漏诊,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对放疗、化疗反应性差。在一个Ⅱ期研究中,联合手术及PDT,结果Ⅰ期和Ⅱ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2年生存率为61%;Ⅲ期和Ⅳ期患者中位生存期10个月,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患者,生存时间都较单独手术有显著提高。Friedberg等报道胸膜切除术联合PDT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期Ⅲ或Ⅳ期,术中给予PDT治疗,术后给予4周期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中位生存时间达31.7个月,对于晚期患者而言,疗效是相当喜人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