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临床执业助理病理学考点解析

2018-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一、适应性改变

  记忆:大小多变

  1、萎缩:①生理性---成人胸腺萎缩,更年期性腺萎缩,老年各器官萎缩

  ②病理性

  2、肥大:①代偿性肥大

  ②内分泌性肥大:雌激素---导管

  3、增生:

  4、化生:一种成熟---另一种成熟

  ①生皮花生:鳞状上皮化生

  ②间叶组织化生:骨化生

  ③结缔组织化生:骨、软骨、脂肪组织----骑马的

  二、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

  1、变性: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2、细胞水肿:ATP生成减少,钠水潴留,形成水肿。

  线粒体(能量工厂)和内质网,气球样变----里面是水

  3.脂肪沉积: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

  脂肪变心肌呈黄色----黄色斑纹—虎斑心,肌肉变----红色

  4.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分为: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

  (2)血管壁玻璃样变:-----高血压,细动脉

  (3)细胞内玻璃样变:小滴。

 (4)淀粉样变:蛋白质-黏多糖

 全身淀粉样变可发生在长期慢性炎症疾病---结核,慢性骨髓炎,类风关节炎

  (5)病理性色素沉着:含铁血黄色沉着,脂褐素沉着

  (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

  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凝固性坏死---最常见,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

  (2)液化性坏死:脑---乙脑,脊髓;胰腺---急性胰腺炎-----油多的地方。

  (3)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

  ①干性坏疽:四肢末端,下肢

  ②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

  ③气性坏疽:深达肌肉的开放,厌氧菌感染。-捻发感。

  (4)纤维素样坏死:变态反应疾病,急进型高血压

  2、凋亡:自我了断不引起死亡细胞自溶,无急性炎症,无周围细胞增生修复

  凋亡小体形成:病毒性肝炎干细胞内---嗜酸性小体

  三、修复

  1、再生:周围健康细胞进行增生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质细胞

  2).稳定细胞:腺器官的实质细胞—肝,原始间叶细胞。

  3).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及心肌细胞。

  3、肉芽组织的结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

  新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肌纤维母细胞,炎性细胞

  肉芽组织最后变为瘢痕组织

  4、创伤愈合

  5-7天---胶原纤维,数月后线状瘢痕形成

第二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和淤血

  (一)充血:

  1.类型:①动脉性充血---主动过程。

  ②静脉性充血----淤血。

  2.常见器官淤血举例

  (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

  可见心力衰竭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导致肺脏褐色硬化

  (2)肝淤血:右心衰竭。脂肪变性为黄色,肝脏呈红黄相间花瓣纹,槟榔肝。

  长期慢性肝淤血导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3.淤血后果取决:范围,器官,程度,速度及侧支循环建立

  ①淤血性出血、组织水肿;②脏器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和坏死;③脏器硬化;④侧支循环的建立。

  二、血栓形成

  液→固

  1、固体质块----血栓。

  2、血栓形成条件: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栓形成重要条件和最常见原因

  3、血栓的类型:1).白色血栓: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头部

  2).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

  3).红色血栓:静脉内,红细胞----尾部。

  4).透明血栓:微血栓,纤维素性血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

  4、血栓的结局

  软化、机化、钙化、脱落。

  三、栓塞

  1、栓子运行途径:1).右心-----肺动脉。

  2).左心-----脑,肾。

  3).肝外门---肝内门静脉及其分支。

  2、栓塞类型和各自对机体的影响

  1).血栓栓塞:肺动脉。来源于下肢深静脉或盆腔的静脉。

  体循环的动脉栓塞---左心房和左心室

  动脉栓塞部位:下肢,脑,肾,脾

  2).脂肪栓塞:长骨的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创伤

  3).气体栓塞:氮,减压病,沉箱病

  4).羊水栓塞:角化上皮,DIC。

  四、梗死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颜色

白色梗死

红色梗死

部位

脾、肾、心和脑

肺、肠

梗死灶形状

地图状—心;

锥体形、楔形—肾、脾

扇面—肺;节段性—肠

第三节炎症

  一、概述

  血管---活体组织---防御反应。血管反应---炎症过程--中心环节。

  炎症: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变性和坏死。

  2).渗出

  3).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血管扩张,炎性充血;

  肿——充血、淤血、水肿;

  热一一动脉性充血,血量升高,代谢加强——产热增多;

  痛——神经末梢压迫、牵拉和刺激;

  功能障碍——损伤、代谢异常、炎性渗出物、疼痛等综合造成。二、急性炎症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减慢→血流停滞

  1、渗出

  细动脉短暂收缩,细动脉痉挛----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引起

  慢性炎症炎灶内: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2、炎症介质:血管扩张----组胺、缓激肽、NO。

  3、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1).浆液性炎:浆液渗出---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2).纤维素性炎:①纤维蛋白原渗出--黏膜、浆膜和肺组织—大叶性肺炎,白喉

  ②假膜性炎---地图样溃疡---菌痢

  ③纤维素炎(绒毛心)---绒毛心

  3).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蜂窝织炎---阑尾

  4).出血性炎:血管损伤,红细胞

  变质性炎:阿米巴肝脓肿,乙脑,乙肝,中毒性心肌炎

  三、慢性炎症

  1、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慢性肉芽肿性炎:巨噬细胞

  3、异物肉芽肿—异物。

  肉芽肿组成: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郎罕斯(Langhans)巨细胞。

  4、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中心---干酪样坏死,

  外周—上皮样细胞放射状排列,朗格罕斯细胞。

  结合外---淋巴细胞,纤维结缔组织

第四节肿瘤

  一、生物学行为

  1、异型性:成熟—分化。异型性小---良性,异型性高----恶性

  2、肿瘤分级和分期:Ⅰ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Ⅱ级----中分化,中度恶性

  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二、肿瘤生长

  生长分数:增值阶段(S期+G2期)的细胞比例

  1.淋巴道转移: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方式。

  2、血道转移:肉瘤---最常见转移方式;部位:肺—最常见,其次---肝

  三、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1、恶性肿瘤命名:1)、癌:上皮组织,移行细胞癌—泌尿,鳞状细胞癌---肺

  2)、瘤:间叶组织

  3)、特殊:恶性,母细胞,人名---火气金淋巴瘤

  2、癌前病变:(1)黏膜白斑。

  (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

  (3)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

  (4)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

  (8)肝硬化。

  3、非典型性增生:轻度和中度---上皮层下部1/3-2/3

  重度---------上皮2/3-全层

  4、原位癌:基底膜完整,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上皮内瘤变Ⅲ级

  5、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癌较常见

少见

大体特点

较硬、色灰白

质软、色灰红、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

癌巢

弥漫分布

网状纤维

无网状纤维

有网状纤维

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上皮标记(如细胞角蛋白)

表达间叶标记(如波形蛋白)

转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四、常见的上皮性肿瘤

  1、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鳞状细胞癌:分化好---细胞间桥,角化珠,分化较差---明显的异型性

  2).腺上皮癌:纤维组织多---硬癌,质软者----髓样癌

  五、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

  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脂肪瘤:背,肩、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

  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脂肪肉瘤:腹膜后,大腿的深部软组织

  2).骨肉瘤:骨组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

  X线: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状影像。

  3).恶性淋巴瘤:①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

  ②非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B淋巴细胞

  蕈样霉菌病---T淋巴细胞六、病因学和发病学

  1.癌基因:正常细胞→肿瘤细胞

  2.抑制基因:Rb基因、P53基因。

  3、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烃----3,4-苯并芘

  芳香胺类与氨基偶氮染料—乙萘胺—膀胱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肝

  真菌毒素---黄曲霉菌

第五节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一)血管的病理变化

  大、中动脉

  1.脂纹:早期病变,泡沫细胞—巨噬细胞

  2、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作用

  LDL,CLDL----判断指标

  (二)心胀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

  1.左前降支:--最常见。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占50%

  2.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脑软化,脑出血

  二、原发性高血压

  1、血管的病理变化分三期:

  1).机能紊乱期:痉挛

  2)、动脉病变期:细动脉---细动脉的玻璃样变

  3).内脏病变期

  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缓进型高血压)

  1).心脏:心脏肥大,左心室肥大,重量克以上

  2).肾脏;颗粒性固缩肾

  3).脑:出血多发生在内囊(豆纹动脉)和基底节

  3、急进型高血压:坏死性细动脉炎(纤维素样坏死)和特征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三、风湿性心脏病

  1.增生期:肉芽肿期。特征----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

  2、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最常见。

  3、风湿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

  四、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病因: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

  2、心脏的病理变化:有病变的瓣膜上。

第六节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1.病理变化:(1)杯状细胞增多,鳞状上皮化生。

  (2)黏液腺泡增生、肥大,浆液腺泡黏液化。

  2.主要并发症:肺气肿----阻塞性通气障碍,α-抗胰蛋白酶缺乏

  二、大叶性肺炎

  纤维素性炎

  1.病理变化:病变--纤维素渗出

  分为四期:①充血水肿期;②红色肝样变期;③灰色肝样变期;④溶解消散期。

  2.并发症:痊愈,极少并发症:肺肉质变

  三、小叶性肺炎

  1.化脓菌感染

  2.并发症:①呼吸衰竭;②心力衰竭;③肺脓肿和脓胸;④支气管扩张症。

  四、肺硅沉着病

  1.病因:游离二氧化硅(Si02)。

  2.病理变化:硅结节----硅沉着病的特征性病变。

  3.分期:一期:肺门,二期:1/3,三期:2/3

  4、并发症:①肺结核;②肺源性心脏病;③肺气肿

  五、肺癌

  支气管粘膜上皮

  组织学类型:①鳞状细胞癌:最常见。---中央型

  ②腺癌:多为周围型,女性多见。

  ③小细胞癌----恶性高

  ④大细胞癌—预后差

第七节消化系统疾病

  一、消化性溃疡

  1.肉眼观察:多位于胃窦小弯侧。

  2.光镜下: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

  3、并发症:1).出血最常见

  2).穿孔

  3).幽门梗阻

  4).癌变胃溃疡癌变率不超过l%----最少见

  二、病毒性肝炎

  1、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气球样变---水

  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凋亡

  2.渗出: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3.增生

  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

  1).急性普通型肝炎:点状坏死

  2).慢性普通型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点灶状坏死

  (2)中度慢性肝炎:桥接坏死

  (3)重度慢性肝炎:大范围桥接坏死

  3).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大片状坏死

  三、门脉性肝硬化

  1、病理变化:假小叶

  四、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

  1、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

  2.胃癌: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

  (1)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

  (2)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变化:溃疡型---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

  3.食管癌: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进展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溃疡型、蕈伞型、髓质型、缩窄型。

  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

第八节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肾炎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

  ②肉眼:大红肾,蚤咬肾

  ③镜下:内皮细胞增生为主,

  ④电镜下: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

  ⑤IgG和C3沉积

  2.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

  免疫荧光:连续的线性荧光

  3.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基质增生

  4.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车轨状

  5、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6、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

  7、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虫蚀样,钉状突起,梳齿,大白肾

  8、临床病理联系:

  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二、慢性肾盂肾炎

  病变本质: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活动性炎症,有大的瘢痕凹陷

第九节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甲状腺疾病

  1.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2.甲状腺肿瘤:(1)乳头状腺癌: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约占70%。女性好发

  (2)滤泡状腺癌:50岁以上女性。

  (3)髓样癌:滤泡旁细胞(C细胞)

  二、胰腺疾病

  胰腺肿瘤:胰岛细胞瘤---胰尾。

第十节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一、乳腺癌

  1.乳腺癌: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外上象限

  2、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中---最常见,50%~80%。

  二、子宫颈癌

  1、子宫颈癌:鳞状上皮

  (1)早期子宫颈癌:不超过基底膜下3~5mm,

  (2)浸润癌:超过基底膜下5mm的部位

  2、扩散与转移:直接蔓延及经淋巴道转移。

  淋巴道---最重要、最常见,首先转移--子宫颈旁淋巴结

  三、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1.葡萄胎:水泡状胎块,良性滋养层细胞肿瘤。

  2.侵蚀性葡萄胎:子宫深肌层

  3.绒毛膜癌:两种异型性明显的滋养叶细胞组成,

  无血管和其他间质,无绒毛

第十一节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1、结核性肉芽肿

  (1)渗出为主的病变。

  (2)周围: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2.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第一次感染,儿童

  3.血道播散: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播散方式。

  ①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②肺粟粒性结核病:肺动脉---至两肺。

  4.肺外结核病:1)肠结核:溃疡型---溃疡长径与肠纵轴垂直

  5.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和病理变化:①浸润型肺结核:临床上最常见,属于活动性肺结核。

  ②干酪性肺炎:抵抗力低,反应过强,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二、细菌性痢疾

  假膜性炎---还有白喉

  三、伤寒

  单核吞噬细胞,回肠末段

  1、伤寒肉芽肿,伤寒小结

  2、溃疡期: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呈椭圆形

  3、肠道外:伤寒小结,玫瑰疹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2、累积:软脑膜,蛛网膜,脑顶部、脑底部-----积脓最多。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1.病理变化:大脑皮质

  2、镜下:1)变质性改变: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灶,噬神经细胞现象

  ②软化灶

  2)渗出性改变:血管淋巴套

  3)增生性改变:胶质结节

  六、血吸虫

  1.病因:虫卵

  2、病变部位:大肠壁和肝脏。

  艾滋病:发生Kaposi肉瘤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三大科室将被颠覆!大批医生或沦为人工智能助理

卫生资格人机对话考试各专业考试时间公布!

文都教育在线测评护士资格考试机考模拟系统使用说明

年护士资格考试内科复习要点

三年内未取得执业资格将被辞退,通过考试有奖励!

版权声明:

编辑:医学姐

责编:六六

素材来源:文都教育

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赞赏

长按







































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儿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zbx/1006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