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我有花一朵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小姑娘很讨人喜欢,初识是去年,当时7岁,我们爱叫她朵朵,除了不爱吃青菜、幻想吃点垃圾食品外,没什么坏毛病。她不怕我,但会尊重我的建议,我们可以无障碍聊天,很投缘,以至于我时常会对人说:“朵朵就是我女儿。”
朵朵妈是一个理智、能干、识大体的女人,事情能分辨轻重,妥善安排所有,护士都说她很好。相比之下,朵朵爸就特别招人烦,各种纠结、软磨硬泡、小滑头,最受不了的就是,医院他专注烦我一人。可是最后我还“犯贱的”觉得他人不错,结下了友谊。
朵朵得的就是人称“瘤王”的神经母细胞瘤,4期,原发灶很大,贯穿腹腔与胸腔,骨头、骨髓、远处淋巴结都有转移,确认为高危组。朵朵是外院确诊的,发病时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贫血、骨痛。骨髓穿刺后发现肿瘤细胞,逐步完善CT、MRI、骨扫描、尿VMA后确诊,按国内某单位化疗方案化疗2轮(CAV、VIP)来我院。
过去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长期生存率<15%,随着综合性治疗方法的进步,联合加强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放疗、微小残留灶的靶向治疗(GD2抗体),总体生存率有希望突破50%。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精密的计划,每种治疗手段有它的时间节点,需要严格有序的衔接进行。
事实上,医院并没有一家可以统筹安排这样的治疗,大多数患儿只能无医院之间,并完全靠家属自行联系。最要命的是移植用的马法兰国内没药,就算国外买回,医院可以使用。放疗也是如此,可供儿童放疗的单位凤毛麟角。抗体因为尚在试验阶段,国内根本不可能执行,多数的患儿主要在新加坡、香港等地接收治疗。
肿瘤确诊后,理论层面上来讲,治疗并不复杂,复杂的是要落实好每一个环节。治疗的目标只有一个:兼顾患儿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杀灭全身肿瘤细胞。
4期的孩子肿瘤已有远处转移,治疗分以下环节:
用强化疗最大限度的杀灭原发灶和转移灶肿瘤,使肿瘤负荷和体积缩小,转移灶消失。
通过根治性的手术尽量完全的切除病灶。
用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清髓性化疗来清除耐药肿瘤细胞。
通过放疗加强肿瘤局部控制。
可给予GD2抗体(期间配合维甲酸)进一步清除微小残留病灶。
朵朵来时我们化疗用的是N7方案,并同时协助家属提前安排手术事宜,使化疗和手术有序的衔接,当然家属的经济实力是尤为重要的。因我院移植中心当时尚未开放,便通过陈志峰教授(我们的男神)安排,医院进行了清髓性化疗和干细胞输注,随后返回本院移植仓进行康复。此事成为了促进深港医疗合作的典范,通过纪念香港回归20年特别节目《深港同舟二十年》在深圳卫视向全国播出。
目前朵朵刚刚完成放疗,等待血象恢复中,本月底即医院完成后续的5轮GD2抗体治疗。
朵朵说治疗完要请我吃饭,我很好奇,不会是她最爱的垃圾食品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