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假肿瘤性病变上篇
2016-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肾脏假肿瘤性病变
周围型与单侧肥大、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是一种先天过度生长的疾病,患者一般在出生前就已有可能发生过度生长的情形,出生之后可能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并伴随有巨舌、内脏肿大、半边肥大等病症,耳朵上会出现特殊的折痕及小凹陷)及部分散发性肿瘤有关;内型则见于WAGR综合征(Wilms瘤、虹膜缺失、泌尿系统畸形、精神发育迟滞)和Denys–Drash综合征(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伴有男性假两性畸形、肾母细胞瘤或两者之一。肾病病理以弥漫性系膜硬化为主要特征,多发生在两岁以内,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衰死亡。)。
(周围型:沿成熟肾小管周围分布;与周围肾实质分界清楚;主要为胚基成分和上皮性成分。单纯从细胞学上可能无法与Wilms瘤区分,但这些小巢形态上偏卵圆形、而Wilms瘤则更圆、且Wilms瘤有假包膜。)
(肾叶内型:发生于成熟肾叶内或肾窦组织内,具有显著间质成分。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
(Wilms瘤)
(Wilms瘤,有包膜;)
肾上腺组织异位至肾脏、肾-肾上腺融合
异位:罕见;尸检或其他原因切除后偶见;尸检中0.1%的病例包膜下具有异位的肾上腺组织;
肾-肾上腺融合:发育所致(原始肾上腺皮质细胞与中胚层未完全分离所致)、或炎症后纤维化所致;
发育所致的肾-肾上腺融合:腹膜后间充质未能刺激肾脏和肾上腺包膜的形成;
异位
大体及影像学一般无显著异常;
极少数病例中,异位的肾上腺组织可在肾脏切面上形成直径几个厘米的黄-白色结节,也可出现在肾脏被膜下
镜下表现不一:肾脏被膜下、肾脏实质内、甚至肾脏周围脂肪组织内;斑片样、楔形、球形、不规则形;
一般仅有肾上腺皮质组织,而没有肾上腺髓质组织;
没有正常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结构;
细胞胞质透亮至颗粒状;核均一、小圆形,无显著核仁
细胞巢状排列;与正常肾脏实质混杂在一起;细胞巢周围也可以有纤细的毛细血管网
IHC:Pscc;inhibin,calretinin,melan-A,podoplanin,SF-1
(胞质透明,微细颗粒状)
肾-肾上腺融合
极少;
一般有肾上腺皮质的正常结构:束状带-球状带-网状带;
肾上腺异位与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
共同点:肾内;胞质透明;巢状、具有显著脉管结构;可累及周围脂肪组织;
异位的肾上腺组织体积小、无坏死、细胞无非典型性;
肾透明细胞癌的胞质呈空泡状,而肾上腺组织则呈细颗粒状;嫌色细胞型透明细胞癌时,胞质呈絮状
存在脂肪组织:罕见于肾细胞癌
IHC:前述;加PAX8、EMA……
(肾脏透明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胞质呈空泡状)
(肾脏嫌色细胞癌)
肾-肾上腺融合与肾细胞癌的鉴别
融合并囊性变,需与囊性肾细胞癌鉴别;透明的细胞在囊外VS囊壁内
(肾-肾上腺融合、囊性变:肾上腺皮质细胞在纤维组织中)
非肿瘤性肾囊肿
可见于多种情况:发育异常,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髓质海绵肾,髓质囊性肾病,结核,单纯性囊肿,获得性肾囊肿,与各种综合征相关(如结节性硬化、VHL综合征)的囊肿……
注意囊肿中的肿块、注意与囊肿并存的肿块、囊壁也要注意取材
肾脏囊性肿瘤
囊性肾瘤,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部分囊性分化的肾母细胞瘤,囊性的肾细胞癌,滑膜肉瘤,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的肾细胞癌,囊性坏死的肾细胞癌,具有多房特征的透明细胞肾癌,具有多房特征的肾细胞癌
详见其他专著
鉴别点
大体有无肿物很重要,但不是唯一;
VHL综合征时,内衬透明细胞虽然平坦,但也是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
非VHL综合征时,诊断肾脏透明细胞癌,则必须有透明细胞形成的肿物、或侵犯纤维间隔;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囊肾,虽然内衬细胞胞质透明,但不是癌)
(多房型透明细胞肾癌,内衬透明细胞的囊肿、大体无明显肿物、但透明细胞侵犯纤维间隔)
肾囊肿中的乳头状增生
各种原因的肾囊肿中,均可见程度不等的囊内上皮突起、或息肉样表现;
大体不明显,镜下可见,且并不少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脏多房囊肿中,微乳头状增生)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中,息肉状增生,有血管)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房囊肿时,细胞形态温和,无特殊分化;
结节性硬化时,囊内衬附细胞较大、嗜酸性,核深染,偶见核分裂;甚至可以形成小的结节;
VHL综合征及获得性囊性疾病时,囊内上皮的增生呈谱系表现:温和的上皮增生、具有非典型性的增生、原位癌、恶性肿瘤;
(结节性硬化时,小的囊肿内有体积较大的嗜酸性细胞形成的管腔内细胞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脏多房囊肿中,上皮乳头状生长)
《肾脏假肿瘤性病变》上篇结束,敬请期待下篇
(本文作者:王强老师,本文已授权,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自“优纳科技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