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滑膜赘瘤科普

2016-8-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涨知识】滑膜赘瘤科普

1、概述

滑膜赘瘤(synoviosar

滑膜赘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肿瘤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病程不一,起初为无痛性肿块,长大并出现不同程度疼痛,一般肿瘤可侵犯周围骨组织。瘤块较大时影响关节活动。滑膜赘瘤的医治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并争取做到广泛切除,如有重要血管受肿瘤侵犯血管需随肿瘤一并切除,则有行血管移植的必要,切除不完全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文献报导,边沿切除,复发率高达77%。好发肺转移,但淋巴转移也不少见,其发生率20%左右,因此凡引流淋巴结较大者在肿瘤切除的同时必要实施淋巴结打扫术。5年生存率在20%~50%左右,局部切除不完全者,可辅加放疗,大部分滑膜赘瘤对新辅助放疗有满意的反应,目前化疗效果尚不肯定。

2、流行病学

滑膜赘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病发年龄多在15~40岁,平均31.5岁。滑膜赘瘤也是第四常见的软组织赘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赘瘤的5%~10%)。

3、病理改变1、大体所见

在手、足小的Ⅰ期病变,其包膜完全,易于分离,此瘤虽然起始于滑膜,但并不像腱鞘囊肿一样,不与关节腔或腱鞘相通。肿瘤切面呈软肉状实体,无囊腔,可分泌出粘液。在大肢体的深部滑膜赘瘤,恶性级别高,其包膜不完全,周围为水肿的、血管丰富的炎性反应组织所包绕。在肿物外行钝性剥离,常可撕破包膜。肿瘤内为软的、白色肉样物资,分泌胶样液,其软度大约可用吸引器吸出。

2、组织学形态

手及足部小滑膜赘瘤的组织片上呈双相表现。一部分为成群滑膜细胞在淡染的粘液物资中,细胞常呈腺状,可见有没有细胞的裂隙,就像是被纵切开的毛细血管,但其被覆的不是内皮细胞而是肿瘤细胞。此组织中所含的蛋白糖类可以在冷冻切片上用组织化学方法证实。此瘤的另外一区是由成纤维细胞所组成,为梭形细胞,偶见分裂象,呈纤维赘瘤状的人字形排列,细胞与基质占同等比例,在嗜伊红染的基质中有清楚的纤维,滑膜细胞可以像其他细胞一样,产生胶原。

4、滑膜赘瘤的临床表现

滑膜赘瘤大部分是大的生长快的肿瘤,生长在大腿、臀部、肩胛带或上臂。小的是全长在手背、足背表浅肿块。有轻度疼痛和压痛,有时无明显症状。生长较慢,肿胀较弥漫,局部皮肤发红,有皮温升高及静脉怒张,运动受限。有的一开始就生长迅速,表现显著,较早产生转移。滑膜赘瘤比其他软组织赘瘤的淋巴结转移机会多。

滑膜赘瘤表现症状轻微、位于深筋膜深层的软组织肿块。缓慢增大的无痛性,邻关节肿块是主要的临床表现。体检可见肿块质地坚固,并与深部结构固定。它是手足附近最常见的软组织赘瘤,此部位的滑膜赘瘤常被误认为是腱鞘囊肿。

5、实验室检查

病理学表现:在完好的病变组织大切片上可见由反应组织构成的假包膜,有中等量的新生血管。肿块本身质地均匀没有分叶或纤维间隔。可见明显的出血坏死区和高度嗜碱性的钙化区,含细胞丰富的肿块呈独特的嗜碱性染色。

低倍镜下可见,病变由含细胞丰富的组织构成。通常有两种独特的细胞形态,称为双相形态。其中之一由产生少许胶原基质的恶性的纤维组织细胞构成,排列成纤细的鲱鱼骨状,与纤维赘瘤非常类似,与这类细胞相间存在的是成团的上皮来源的卵圆形小泡状细胞,排列成腺泡状,与癌类似。在这些区域里,常常可见一些裂缝,其内含有微弱染色的均匀的嗜碱性物资,这些物资可被黏蛋白染料染色。裂缝内衬有肿瘤细胞,没有基底膜。

在高倍镜下,梭构成分由深染的梭形细胞核构成,有丝分裂常见。细胞间可见稀疏的嗜酸性胶原。上皮或滑膜成份由成团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膜不明显,细胞核大而深染呈小泡状,有丝分裂常见。这些细胞常排列成小腺泡出现腺体状外观。在有些部位这类排列非常特别,以至于与腺癌中所见的细胞排列情势十分类似。钙化区呈细小颗粒状,高度嗜碱性染色,散布于恶性滑膜细胞之间。裂缝样空隙内含有黏蛋白,可以被各种黏蛋白染料染色。偶尔,病变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唯一少许的滑膜细胞及充满黏蛋白的“裂缝”(即腺泡状结构),如果不用特殊染色或电子显微镜,这种情况很难与纤维赘瘤相鉴别,常称这种情况为单相滑膜赘瘤。

6、滑膜赘瘤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影象学检查,应想到滑膜赘瘤,确诊需依托活检及病理检查。

7、预后

滑膜赘瘤单纯切除的复发率很高,即便做截肢术也很难减少淋巴转移。肿瘤易转移至淋巴结、骨或肺。5年生存率约为25%~55%。术前做化疗,然后做截肢,可获得一定疗效。或扫描下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9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