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典展播因患癌截肢,这位15岁的独臂少

2024/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6岁第一次恶性肿瘤手术,8岁左手臂及左肩胛骨一并切除,术后糖尿病、白内障……以上任何一项遭遇,落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是一次“无妄之灾”,何况是个孩子,而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学校的陈科同学全部经历了一遍。这样一个少年,却是“反刻板”的乐天派。就读初三的陈科,学业成绩没有掉出过年级前五,在班主任眼里,他是一个偶尔会“偷懒”的阳光少年——他喜欢嘻哈音乐,最喜欢看的节目是《中国有嘻哈》,喜欢成都的说唱歌手;他喜欢体育运动,学校运动会上,他会主动报名同学们都不喜欢的男子米跑步;没有一定要“出人头地”的沉重感受,跟妈妈开玩笑说“长大了想做妈妈的好大儿”,他的成长目标,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传递曾经收到的关爱和善意。▲乐观开朗的陈科年少患病截肢“我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左手臂,他跟我说好痛哦。掀起衣服一看,手臂上肿了很大一个包块。”回忆孩子的病发经过,陈科的爸爸陈德江至今记得当初拍的那一下。随后,医院检查,结果非常不理想,陈科患的是恶性肿瘤——滑膜肉瘤。陈科的妈妈只觉得“天都塌了”,但是生病这件事怪不了任何人。回忆当初的经历,因为年仅6岁,很多过程陈科都想不起来了,但他记得当时的感受并不是害怕,“医院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那些医疗设备、机器都是第一次见,觉得很新奇;每次都会看到不同的人,医院,就像出门玩耍一样。”第一次手术,陈科只是进行肿瘤切除,住院大概一个月。出院的时候,医生专门跟陈德江夫妇有过一次谈话,说家长要有心理预期,这个病如果三到五年不复发的话,就还好。医生的叮嘱一直压在两口子的心上,幸运并没有降临。手术一年多以后,陈科的肿瘤复发,再次入院,医生给了建议,截肢。“我们当时想的是,失去一条手臂跟失去一条生命,当然是先保命。”陈科的爸妈回忆,手术过后,陈科产生了“幻肢”的反应。而陈科回忆手术及住院过程,只记得整日躺在病床上,听窗外的声音,还记得隔壁床的病人,给他游戏机玩。那些疼痛,他都记不清了。▲认真学习的陈科学习是“良药”截肢手术后不到半年,陈科便返回学校上课。有一段时间,他开始出现强烈的干渴感,经常需要大量喝水,爸爸还在奇怪孩子为什么那么爱喝水。有一段时间,他上课看黑板时,渐渐地看不见黑板的任何字,视力下降急速。陈德江说,“最初孩子没跟我们说,我后来问他,你都看不清黑板,怎么听课呢?”孩子告诉他,看不到就“竖起耳朵听”,也能听懂。后来,医院诊断,手术后遗症让陈科患上了糖尿病,并引发了双目白内障。于是,医院,进行了双目白内障手术。从6岁到10岁,大约5年的时间里,陈科经历了一系列反复的手术,以及各种保守治疗,医院进行检查,甚至住院。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生病耽误课程、放弃学习,更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放弃自我。他没有选择休学,术后一年的时间里,通过自身努力补学完了因手术落下的课程,并逐渐在年级里崭露头角。到了小学高段,他的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列。进入初中以后,他凭借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勤奋好学,从7年级开始,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三。他的数学成绩经常考分,甚至是分,英语成绩和语文成绩也总是班级前三。在老师看来,他还学有余力。现在处于初三的关键时期,他一般能保证11点前睡觉。▲陈科辅导同学爱生活、爱运动的乐天派“反刻板”的陈科,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与比赛,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经典朗诵、话剧表演都乐在其中。甚至在校运动会中,他还主动报名参加男子米长跑,并成功完成比赛,“看班上没什么人报,我一想我可以完成,就报名了。”在校期间,他多次获得“校三好”、校一等奖学金,年还参加“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比赛,获得青白江区特等奖、成都市一等奖。他没有表现出太多因为身体残疾的自卑。截肢手术回到学校后,学校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安排他从幼儿园就一起上学的好朋友毛鑫宇照顾他。“但是我觉得用不着,穿衣吃饭上厕所,基本生活能自理,像搬重物这些我做不到的事情,我会请同学或者老师帮忙。”他与同学相处挺好,也乐于给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自己所学知识毫不吝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内同学答疑解惑,是同学们喜爱的“小陈老师”。▲陈科参加学校运动会平时,学校也将他当成普通的同学来要求,该参加的集体活动要参加,犯错了该批评就批评。接受采访时,班主任还开玩笑说,“陈科学习上有时候有点偷懒,以他的聪明,他可以学得更好。”对父母,除了敬重,陈科还有真诚的爱。为了给妈妈惊喜,他专门去寻找特别的礼物,和爷爷在小河边散步,找到一枚心形的石头,精心清洗、细心包装,再送给妈妈。谈及理想,他望着妈妈调皮地说“长大了就想当妈妈的好大儿”。他的妈妈也开玩笑说,“你要当全职儿子?那可不行!你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随后他正色回答,未来太远了,还没有想清楚长大了做什么,但是有一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他曾经感受到的善意和关爱,传递出去,回馈给社会。记者手记:怎样才是一个勇者“独臂少年”“年级前三”……拿到这个线索的时候,记者以为会有很多曲折甚至沉痛的故事。但是,在当事人陈科那里,不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故事,他完全是“反刻板”的。他对儿童时期的手术,记忆不深,不会陈述那些客观上非常惨痛的过程。他很自信,记者请从小到大的好朋友点评他,好朋友说“学习认真”“乐于助人”,他在一边开玩笑补充“长得帅”。他帮助同学学习,记者问他同学的成绩提高了吗,他调侃说“当然提高了,也不看是谁在帮她。”他生活轨迹相对简单,小学时,学校、家里、医院,中学后,学校、家两点一线。他的生活环境单纯,对那些成年后因为生病可能受限的大学选专业、就业、婚恋等,还没有深刻的感受。作家三毛在《少年愁》中这样写道:“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相信如果他沿着当下的道路,踏踏实实地走下去,那些成年人的担忧和未来可能的挑战,他也有能力消解。红星新闻记者樊英编辑李钰仪(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1012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