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大肠癌说不
2023-1-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第二大癌症杀手
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肠癌发病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和松江区疾控中心癌症监测数据显示大肠癌目前全市和松江区癌症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是第二大癌症杀手。大肠癌的发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往往可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出现明确症状时才就医,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和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治大肠癌的关键。
先让我们来看两个病例
(向上滑动启阅)
病例1:患者66岁,男性,既往体健。自8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胀,伴隐痛,不伴恶心呕吐,偶发便血,至医院就诊,服用“胃肠药”后好转,未作肠镜检查。1月前腹胀加重,伴排便次数增加,每日解便4次,为不成形黄色便,可见大便带血。遂至我院接受肠镜检查,查肠镜示:距肛门18-23cm乙状结肠有一不规则隆起性病变,表面溃疡、糜烂,占肠腔全周;距肛缘55cm处结肠肝曲见一大小约0.8*1cm亚蒂息肉。肠镜活检病理提示结肠肝曲处为良性腺瘤,乙状结肠处为腺癌。患者接受了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病灶为中分化腺癌,浸润浆膜下层,淋巴结转移(2/26),分期为ⅢB期(pT3N1bM0)。
病例2:高某,女,63岁,患者一月前参加大肠癌筛查,因筛查结果阳性至我院就诊,经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内距肛门约4cm见一直径为2.5cm侧方发育型病变。行直肠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病理提示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为早期癌。
对于这两个病例,后者在筛查中的早发现,无疑对其治疗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提高。对于大肠癌的预防我们应该掌握下面的知识。
大肠癌高危人群有那些?
1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多发性肠息肉者患大肠癌的机会较一般人高。
2
与饮食习惯有关,高动物性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3
家族中曾有人患过大肠癌,则直系亲属由较大机会得病。
4
大肠癌患者大部分都在5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也较高。
5
慢性腹泻、长期便秘者。
如果你是高危人群,请注意这些预警信号!
1.大便习惯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交替出现的腹泻与便秘;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2.大便性状改变:粪便稀薄、不成形,伴有粘液、脓液、血液等
3.消化道症状: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
4.肠梗阻表现:腹胀,腹痛,便秘,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5.全身症状: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等表现
如果您有上述“预警信号”,不要犹豫,请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做深入的检查,其中肛门指检和肠镜检查至关重要。
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它是通过手指直接触诊下段直肠肠壁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或肿块,并可以对痔疮等肛周疾病进行诊断。它可以探查出80%的直肠癌及息肉或良性肿瘤等早期病变,并且可以帮助判断男性前列腺是否增生。
肠镜检查
肠镜及肠镜下活检是目前诊断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等病变的金标准。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检查有没有息肉并可取体内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确定肠道内病变部位的性质,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大肠癌呢?
1.合理膳食,减少食物中脂肪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2.适量运动,坚持锻炼,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肥胖。
3.体检和筛查,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和参加大肠癌筛查。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