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出丑闻的时候,人们为什么更应该怀念
2017-6-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最近被魏则西事件刷屏。
这位患有滑膜肉瘤的1岁青年,因为错信百度上的医疗广告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去世。
几乎所有新闻网站上都是一片声讨百度的声音。而百度,在发了一封并不承担任何责任的公开信、开除搜索业务的副总裁王湛之后,也没有更多能担起责任的印象。
整件事里作恶的不只是百度,但它是此次牵涉到的公司当中影响力最大的那个。在科技巨头服务里生活的人们大约从未想过这些公司也会瓦解。假设Facebook运营失败,全球大多数人可能一下子失去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也许还会失去重要的病例,公司也会突然和客户失去联系。拿这个举例是想说明,庞大的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存在,并非完全因为它们值得充分信赖,而是在这种信赖建立之前,大量关系已经基于它们存在。而信任危机爆发,可能是人们重新审视这种“基础设施”,并且对其提出制约的机会。你可能还记得Google“不作恶”的口号,它大抵说的就是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供应商对使用者的基本承诺。而这种“不可信赖就已经不可或缺”的公司,在中国百度算是其中一个。广告是驱动百度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为这家公司带来几乎所有利润。所以靠广告赚钱和兼顾社会责任是否冲突?和Google对比一下,你会发现,这两者并不完全冲突。从昨天下午开始,百度已经陆续拿下了很多重大疾病,特别是癌症主题的广告,但另外一些严重病种,比如中风、帕金森综合症、脑瘫相关的医疗广告依然存在。
以“治疗中风”的搜索结果为例,在我们内容分类后,展现信息如下:
医院广告
药品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