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清国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2021-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大清国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这是“中兴名臣”李中堂在电影《辛丑条约》中面对一群侵略者的慷概陈词。李中堂大概想不到百年之后的今天,天朝的屁民在重复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思绪。如果说李中堂当年还有些许的悲壮,如今就只剩下卑微了。

4月30号开始,一段记录了强拆片段的视频开始在网络流传。在视频里,十多名戴头盔、口罩,身穿黑色制服统一着装的男子,手持着木棍、警棍和防卫盾牌,对多个坐在地上的妇女和一名未成年人进行殴打。其中,至少有六个男子以扇耳光、脚踹、棍棒的方式对这名男孩进行殴打,另外,还有一名男子手持电棍对一名妇女多次电击。在整个过程中,现场充斥着打骂和哭喊声。

头盔、口罩、黑制服、脚踹、电击、扇耳光,海南三亚这场拆违行动最终演变成了对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暴力事件。这也成为了五一期间热闹的公众事件之一。最后的处置结果在预料之中:联防队员扛雷。这样的套路你是不是很熟悉?

青年魏则西因患滑膜肉瘤离世近半个月后,他的悲剧故事引发了一场网络舆论事件。有人认为,魏则西是因为信任百度推广和实际上已对外承包的医院,才导致医治无效身亡。于是,前不久因出售血友病吧而备受质疑的百度及臭名昭著的莆田系,在这次事件中再度遭到铺天盖地的声讨。他们被认为是魏则西之死的幕后推手。

其实在这一场场情怀泛滥的声讨中,恰恰是无数卑微的个体长期沉默后爆发。谁没有被公权力刁难过?谁没有被度娘庸医联袂欺骗过?谁没有过遭遇有毒食物劫后余生的庆幸?……作为一个卑微的个体只能无处话凄凉。这些公众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出口,卑微的声音愤怒的呐喊,他们期待会社会有改变,一如多年前五四的声音。

闹聚氰胺的时候黑龙江生产的各品牌的奶粉都没出问题,当时曾独善其身的黑龙江乳企的回答是:这技术当时还没传到黑龙江,他们是因为信息技术闭塞才无奈独善其身,不然他们也加……这个社会怎么了?这个社会病了,中国病了。

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每一个对活着的人而言都有可能是一场灾难。

衣:穿条牛仔裤都能毁了全世界。

食:百毒不侵的中国人。

住:不期而遇的强拆。

行:突如其来的横祸。

自嘲的冷笑话:昨晚踩了一条五步蛇,它反身咬了我一口,没过一会儿,蛇全身抽搐,口吐白沫,转眼就挂了。我朝他吐口沫,鄙夷对它说:老子从小喝三聚氰胺牛奶、吃吊白块面粉、用地沟油炸的油条、苏丹红腌的红心鸭蛋、化学物质造的人造鸡蛋、避孕药喂大的黄鳝、打激素的鸡和注水的猪肉、福尔马林泡过的卤肉、陈年作料制作的月饼、富含甲醇的白酒、重金属超标的香烟,喝的是严重污染的水,从小还打过假冒的疫苗,我早就百毒不侵,你敢咬我,真是找死。

最后用卢新宁老师的话做结: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延伸阅读:

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作者:

人民日报卢新宁

(在北大中文系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振兴中华,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更多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的调子太高了吧。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20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讨巧?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我有一位清华毕业的同事,在学生时代就很敬重北大,谈到清华、北大的瑜亮情结时,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诞生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西南联大时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各位的肩上。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来源:金融PR男(FPR-MAN)

华麦获授权转载

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作者的知识成果。如有版权异议,可联系本平台,我们会立即处理,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cmc

prcmc.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zbx/1008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