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病例3答案32岁男患腹胀一月余
202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B.滑膜肉瘤
视频讲者:医院周振
1、定位:病变位于右心室内,收缩期病变部分挤入右心房
2、影像特征:
超声:右心增大,右心室内见团块状不均质回声,附着于右心室前侧壁,表面光滑,其内可见多发无回声区,病变随心动周期有一定形变。心包腔内见液性暗区。
MRI:右心室内团块状混杂信号,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变内部见液液平面形成,病变与右心室游离壁以较宽基底相连,收缩期病变发生形变,部分突入右心房内,三尖瓣观察欠佳,左心室呈受压改变。增强后病变呈不均匀强化。心包及双侧胸腔内可见液性信号。
PET-CT:心影增大,右心室可见密度不均肿块,左心室呈受压改变,病灶放射性摄取呈不均匀环形增高,摄取最高处SUVmax为10.5,病变内部可见放射性分布缺损区。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未见放射性摄取异常。
3、分析思路:心脏良性病变多位于左心系统,而此病例位于心脏右心系统,需要引起注意。该病变MR信号混杂,伴囊变、出血及钙化,与右心室游离壁以较宽基底相连,同时伴随心包和双侧胸腔积液,PET-CT病变放射性摄取增高,因此该病变恶性可能性大,排除转移瘤后,首先考虑原发性心脏肉瘤,结合该病变MR典型的“三联征”表现,即:①类似液体信号的极高信号;②类似肌肉的相对高信号的软组织成分;③钙化和纤维化的低信号区域,以及病变出血形成的“葡萄碗”状征象,提示滑膜肉瘤的可能性较大,但尚需与其他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鉴别,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学。
4、病理结果:双向型滑膜肉瘤,侵润心肌组织及三尖瓣膜。
5、鉴别诊断:
转移瘤:心脏最常见的肿瘤,常由临近器官直接侵润,也可血行播散、淋巴转移,常累及多个大血管或心腔,该患者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故排除转移瘤;
黏液瘤:成人最常见心脏原发良性肿瘤,女性多见,起源于心内膜,多数位于左心房,CT平扫常呈低密度分叶状肿块伴钙化,边界清,增强后强化形式多样,MR病变TIWI多为等信号,可伴出血,T2WI多为等-稍高信号。黏液瘤为良性肿瘤,一般不伴双侧胸腔积液,故排除;
畸胎瘤:心脏原发性良性生殖细胞瘤,较少见,好发于婴幼儿,一般包含三种胚层分化成分,即成熟的内胚层、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组织,CT、MR表现为多囊、多成分肿瘤,常合并心包积液,脂肪和钙化可提示诊断。该病例无脂肪成分,且伴随双侧胸腔积液,故排除畸胎瘤;
血管肉瘤:心脏最常见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或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体积较大,多发生于右房游离壁,CT平扫多为宽基底的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病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常伴出血、坏死,心包侵犯常呈层状、片状增厚,影像表现特异性差,与滑膜心脏肉瘤鉴别困难,诊断依靠病理;
横纹肌肉瘤:儿童和婴儿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恶性肿瘤,起源于横纹肌,广泛侵润心肌,易累及瓣膜,心包也可受累,多发常见,心包侵犯呈结节状侵润,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除好发年龄外,与滑膜肉瘤鉴别困难,确诊需要依靠病理。
查看完整病史及相关检查,请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