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案丨腰痛腿痛关节痛,迁延不愈苦寻因

2021-9-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科白癜风让国庆不白过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865810.html

作者:马玉燕、金文婷

审阅:胡必杰、潘珏

一、病史简介

男性,68岁,广东人,长居上海,-04-21入我科

主诉:腰痛3年余,左膝关节疼痛3月

现病史:

年底出现腰痛,隐痛,无发热,行理疗后自感症状改善;

-03疼痛进行性加重;-04外院腰椎CT及MRI:L5椎体骨质破坏及边缘异常信号;

-05-09至我院骨科就诊,考虑肿瘤可能,行PET-CT:多处骨质破坏伴糖代谢异常增高,第5腰椎病理性骨折,考虑炎性病变(结核)可能,恶性病变(包括转移瘤)不除外;腹膜后淋巴结炎可能,转移不除外;05-16行腰椎肿块切除减压姑息性+植骨内固定术,术中见:腰5神经根起始部纤维疤痕样增生,质地偏硬,未见炎性肉芽和脓液,刮除部分椎体病变组织送病理:浆细胞增生性病变,浆细胞肿瘤不能完全排除;

-06-10转至血液科查免疫固定电泳阴性、游离轻链正常、骨髓流式、涂片、活检均未发现浆细胞克隆性证据;考虑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证据不足。-07-31再次至骨科行腰椎椎体次全切除术+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病理:考虑浆细胞增生性病变,后未随访;

-02出现颈部疼痛,外院PPD强阳性,ESR升高(具体数值未见),考虑颈椎及腰椎结核,予HERZ+LVX抗结核一年,颈腰部疼痛好转,随访颈椎MRI骨质修复,ESR降至正常,停抗结核药;

-01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行走后加重,休息后稍好转,伴低热,Tmax37.5℃,无盗汗消瘦等;

-04-01膝关节疼痛加重,外院MRI:左膝关节面下骨软骨损伤,关节腔积液,髌上囊肿胀,痛风性关节炎可能;

-04-03就诊我院骨科查体:浮髌试验阳性,膝眼压痛,半月板试验阳性;查WBC:14.00X10^9/L;N:82.7%,ESR:52mm/H;hsCRP:.7mg/L,Cr:μmol/L;平片:左膝关节退变,关节腔积液;髁间隆突可疑透亮线,建议CT和关节镜检查,予双氯芬酸钠止痛。关节镜专科医师评估后考虑感染可能大;

-04-15转诊我科门诊,查T-SPOTA/B0/0,年骨髓病理加做抗酸(-)、PAS(-)、六胺银(-)、网染(-);患者左膝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仍有发热,炎症标志物升高,04-21收入病房。

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可、二便正常,近3月体重减轻3kg。

既往史:年因“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医院就诊,行纵隔淋巴结活检,诊断“淋巴结肉芽肿”,予激素治疗后好转(患者自诉,病理报告及出院小结未见);医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良性”(未见报告),目前优甲乐口服;高血压5年,自服珍菊降压片1片qd,血压控制可;年发现糖耐量异常,未诊治。个人史:机会性吸烟、饮酒;否认旅游、生食、宠物饲养、禽类接触。

二、入院检查(-04-21)

T:37.3℃,P:80次/分,R:18次/分,BP:/70mmHg

神清,精神尚可,左侧腹股沟处可及一枚约1.5*1.5cm大小淋巴结,质地韧,活动度可,心脏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双肺未及干湿罗音,全腹软,无压痛,左膝关节膝眼压痛,浮髌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

血常规:WBC15.24X10^9/L,N76.0%,L14%,Hb95g/L,PltX10^9/L;

炎症标志物:hs-CRP.5mg/L,ESRmm/H,PCT0.08ng/mL;

肝肾功能:ALT/AST21/13U/L,Alb36g/L,Scrumol/L;

糖化血红蛋白:7.4%;

病原学方面:血隐球菌荚膜抗原(-);1-3-β-D葡聚糖10.6pg/ml;

肿瘤标志物:PSA6.95ng/mL;余肿瘤标志物正常;

特定蛋白:IgG31.3g/L,IgG42.8g/L,IgA4.99g/L,IgM0.96g/L;

免疫固定电泳:(-);

细胞免疫:T-cellcells/uL;CD4/CD82.5;CDcells/Ul;B-cellcells/uL;NK(CD56+16)23.5%;

三、临床分析

患者老年男性,病程3年余,主要表现为脊柱多节段疼痛伴关节疼痛,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近期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低热,PET/CT等影像学提示有骨质破坏,多次病理均无明确肿瘤依据,未行微生物学相关检查,期间曾抗结核治疗有效,后再次反复,T-SPOT阴性,综合考虑患者感染性疾病可能大,病原体方面考虑如下:

普通细菌:金葡菌是脊柱关节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通常会出现发热且进展迅速,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通常治疗效果良好。该患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左膝关节局部红肿不明显,不符合金葡菌感染的特点。可行关节积液穿刺培养和mNGS进一步寻找病原学依据。

诺卡菌:诺卡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功能受损宿主,可引起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病理改变,主要通过土壤、沙土暴露及灌木刺扎造成的损伤等引起皮肤感染;皮损表现没有特异性,可表现为脓肿形成、溃疡、结节甚至窦道形成等。易局部播散或经血源传播,可累及肺、骨关节和颅脑等,临床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该患者有糖耐量异常3年,存在糖尿病基础,慢性病程,病情反反复复,迁延不愈,需考虑诺卡菌感染可能,可穿刺左膝关节积液行弱抗酸染色、培养和mNGS检查,寻找病原学依据。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该患者病程3年,进展缓慢,需考虑低度毒力病原体感染可能;患者抗结核后似乎有效,后又反复,T-SPOT阴性,可符合NTM感染特点。可送检关节积液分枝杆菌培养及mNGS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是脊柱关节常见的慢性感染病原体,常合并肺内结核感染,有发热、乏力、消瘦等毒性症状,T-SPOT阳性、血沉升高。该患者慢性病程,主要为脊柱骨关节病变,外院PPD阳性,血沉升高,抗结核曾有效,需考虑结核可能。但患者T-SPOT阴性为不支持点,入院后可关节积液分枝杆菌培养及mNGS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04-22考虑骨关节感染可能大,暂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gq8h抗感染;糖尿病饮食,监测空腹血糖5-7mmol/L;

-04-22超声下左膝关节积液量少,难以穿刺;滑膜增厚明显,遂行滑膜活检,组织微生物学检查:细菌、真菌涂片+培养(-),涂片找抗酸杆菌(-);mNGS:人葡萄球菌(考虑污染);后续病理:炎症性病变;

-04-23PET/CT:左侧膝关节及股骨下段周围软组织、左侧上臂肌、多处骨骼及淋巴结(腹膜后、盆腔、左侧腹股沟)炎性病变可能,浆细胞增生性病变累及待排;

-04-24B超引导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组织微生物检查:细菌、真菌及培养涂片(-),涂片找抗酸杆菌(-),mNGS阴性,病理:炎症性病变,伴肉芽肿形成。

-04-26仍有发热,Tmax37.6-38.3℃,复查WBC:18.12X10^9/L;N:80.2%;Hb97g/L;hsCRP:.9mg/L;ESR:86m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效果不佳,予停药改利奈唑胺0.6gq12h抗感染;

4-27根据MDT多学科讨论建议,整形外科行左侧腹股沟完整淋巴结活检,组织行细菌、真菌涂片及培养(-),涂片找抗酸杆菌(-),mNGS阴性,病理:炎症伴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抗酸可疑阳性;

04-30综合病史,考虑NTM引起的骨关节、淋巴结感染,予加用阿奇霉素0.25gqd+多西环素0.1gq12h联合抗NTM,因血色素偏低(Hb97g/L),利奈唑胺减量为0.6gqd;

05-07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组织分枝杆菌培养:NTM阳性(14天);

05-08患者体温转平,左膝关节疼痛好转,随访WBC:12.85X10^9/L;hsCRP37.0mg/L;ESR94mm/H;较前下降;

05-11左膝关节滑膜组织分枝杆菌培养:NTM阳性(19天);

体温变化

炎症标志物变化

出院后随访

继续阿奇霉素0.25gqd+多西环素0.1gq12h+利奈唑胺0.6gqd抗NTM;

左侧膝关节肿痛较前缓解,可行走,偶感疼痛,无红肿、皮温增高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

05-19WBC8.77*10^9/L,CRP0.6mg/L、ESR59.2mm/H;

05-26NTM菌种鉴定MALDI-TOF法失败;

08-11WBC:8.02X10^9/L;N:64.9%;Hb:g/L;Plt:X10^9/L;ESR:17mm/H;hsCRP:0.8mg/L;

08-13左侧膝关节增强MRI:关节积液较前减少;

09-02MALDI-TOF法菌种鉴定再次失败,已联系微生物室再次转种纯化,择期再次鉴定或行全基因组测序……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左膝关节、淋巴结、脊柱?)

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

患者为老年男性,慢性病程,脊柱多阶段多部位疼痛,左膝关节疼痛积液伴左侧腹股沟淋巴肿大,伴低热;炎症标志物明显升高,T-SPOT阴性,影像学多发骨质破坏、关节积液、淋巴结肿大;病理可见肉芽肿,抗酸可疑阳性,左膝关节滑膜组织及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培养NTM阳性;抗NTM治疗后患者体温转平,关节疼痛好转,关节积液减少,炎症标志物降至正常,故考虑关节、淋巴结NTM感染诊断明确。患者脊柱多节段病变数年,反复病理显示炎症性病变,无肿瘤证据,虽无病原学依据,从一元论角度考虑脊柱NTM感染可能。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4%,明显升高,考虑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

六、经验与体会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可引起肺病、淋巴结病、皮肤软组织感染和骨关节感染等,在严重免疫抑制人群中甚至可出现播散性NTM病;通常毒力较低,进展缓慢,容易迁延不愈,且常被误诊漏诊。该患者存在糖尿病基础,慢性病程,符合低毒力病原体感染表现,且T-SPOT阴性,需考虑NTM感染可能。

NTM不同菌种引起的疾病特点相似、难以通过临床表现判断菌种;不同菌种之间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因此国际指南建议对临床分离的NTM应该鉴定到菌种水平,并进行药敏试验,实现个体化的药物选择。目前我国许多临床实验室尚无法常规开展菌种鉴定与药敏测试工作。遗憾的是,该患者培养到NTM后,联系微生物室针对该菌株行菌种鉴定,因菌株平板转种后生长缓慢,多次鉴定均无结果;所幸,患者联合抗NTM治疗后症状好转、炎症标志物下降、关节积液减少,抗感染有效。

抗NTM的疗方案尚缺乏广泛的临床研究,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指南中发表的案例研究和专家意见。通常是采用以大环内酯类为基础的3至4药的药物联合方案,疗程6-12个月。研究显示,利奈唑胺有很好的抗分枝杆菌作用,效果显著。本例患者通过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利奈唑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4月后,体温平,关节疼痛好转,炎症标志物降至正常,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JeongSH,etal.Mycobacteri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out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qbpu.com/zlff/1009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