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魏则西之死看台湾的医疗健保体系
2021-3-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软文学堂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魏则西罹患“滑膜肉瘤”,医院,病情不见好转。通过百度搜索找到医院,医生称从国外引进的疗法可“保20年”。在接受4次治疗、花费20余万元后,仍没有明显效果,魏则西于4月12日去世。
青年魏则西之死,一石惊起千层浪。有把矛头指向百度竞价排名的,认为百度控制了信息源口,应该承担相应责任;有的把矛头指向医疗体制及监管制度,到底是什医院光明正大地招摇撞骗。为什么总是亡羊补牢。而不是事前就做好设计与监管呢?患者总是感到看病难、看病贵。医院没人光顾。大医院医生总是感到累死了、没保障。医患矛盾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笔者因公到台湾出差,身体不适,亲自体验了一下台湾医疗。不过,笔者没有台湾健保卡,花费比较多,不能完全反映台湾医疗制度。还受到诸多好友的关照。先说一下直观感受。首先,医院工作人员,不管是医生、护士还是义工,服务态度非常好,热情周到。其次,医生不会开太多药,而且使用说明细致。第三,或许是笔者没有健保卡的原因,医疗费用较贵。尤其是,挂号费、诊察费、检查费与药事服务费比较贵。若办理了健保卡,参与社会保险,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花费较少了。第四,台湾私人诊所比较多,药店比较多。台灣由於醫師收入受健保制約,民辦醫療沒有潛規則,醫師在大小、城鄉醫院就業,收入都差不多(6-10萬RMB/月),大小醫院差別主要在重症設備,但這本就是轉診制度的設計。許多醫師在大醫院熬出點小名氣,往往就回家開個診所,開開心心過一輩子,因此城鄉之間的醫療水平並沒有很大的落差。笔者去药店买药,要处方,没有处方就没有卖给。下面,给大家分享《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节录)。看病只需25元人民币31岁的曼灵,就职于台北市一个文化基金会,月薪约4万台币(合人民币1万元),每个月,她的工资中将扣除元台币,交纳全民健康保险费。·全国格斗大赛开始·银行卡安全快捷换Q币·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全国格斗大赛开始·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凭一张健保IC卡,去年,她一共就医15次,包括牙医、皮肤科、内科等,每次她只需付—元台币的挂号费(合人民币25元—50元),就可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事实上,只要你是一位台湾居民,就可医院就诊,小到牙痛,大到癌症,医疗开支均可由“健保”埋单。其给付的范围包括门诊、住院、牙医、中医、检验检查、居家护理、处方药品、预防保健等8个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林,最近做了髖骨移植,其费用就全部由健保承担,退休的陈洪先生,每个月4次洗肾,同样由健保全额支付。除了门诊之外,如果需要住院,那么个人也将负担一部分费用,但仅限于病房的使用费,例如急性病房30天以内个人负担10%、61天后将负担30%,而慢性病房,则根据时间只需个人支付5%、10%不等,收费均十分低廉。这些医疗服务无疑包罗甚广,而个人的负担仅区区25元人民币挂号费,庞大的医疗经费从何而来?台湾“中央健保局”副总经理李丞华介绍,“经费全部来自于政府推行的全民健康保险,征收自被保险人、雇主以及政府这三个部分,根据居民的不同身份,负担比例有所区别。”该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台湾居民一共被分作6类人群,第一类是一般受雇者、公务人员、自营业主,保费由个人、单位、政府按3∶6∶1承担,其中特别的是自营业主,%由个人负担。第二类为职业工会和外雇船员,个人与政府按6∶4支付。第三类则是农民、渔民等,个人与政府的支付比例为3∶7。另外的几类,包括军人、低收入户、荣民(注:指早期的退伍军人),则全部由政府支付。从政策的设计上可以看出,经济能力越弱的人,其个人支付比例越小,健保局曾对此作过调查,数据显示,收入最低群体,年缴纳保费元台币,支出的医疗费用则为元,比例为1∶5,而最高收入群体,年缴保费元,医疗费用则为,比例仅为1∶2。台湾文化大学社会福利学系教授王顺民告诉记者,政策的另一个特色,则是设计时引入了东方文化的“家庭”元素,每一位居民,可申报若干位家庭眷属参保,使健保的覆盖,不致遗漏没有就业的人员。“全民健保制度,其基本目标就是全覆盖,”健保局副总经理李丞华说,“不光指全台湾的居民,也包括在台湾居留的外籍人士甚至旅游者。”从统计数据来看,台湾地区5年投保人数达99%,李丞华分析,剩余的1%“漏网人士”,主要是经济欠佳、无投保意愿、居留国外等情况,他们往往在需要就医时才冒出来。“在全民健保实施前,台湾也经常可看到没钱治病甚至跳楼的新闻,”医院黄俊雄院长说,“但现在不可能再发生这种事了。”在健保局副总经理李丞华眼里,健保制度可以“取富济贫,风险共担”——5年,全台湾地区3%的重大伤病人口,使用的医疗费用却达24%。例如一个血友病患者,其一年的医疗费用即达到万元台币,如果没有健保制度,“这种天文数字般的支出不可想象。”正因如此,健保制度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口碑颇佳,从年到5年,在连续的民意调查中,健保的满意率从65.4%,一直上涨到72.3%,最高峰时达到78.5%。而让西方国家惊讶的是,台湾地区的“全民健保”覆盖广、项目多,但全部费用仅占岛内国民生产总值的6.17%。“天哪,这是怎么实现的?”西方一家媒体在报道台湾健保制度时,发出这样的惊呼,要知道,在同样实行全民健保的美国,支付的范围比台湾地区要小,但这一数字竟然是15%,而在欧洲和日本,这一比例也在7%—10%。0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在评估《世界健康排行榜》时,综合各项指标,将台湾地区列为第二名,台湾的“全民健保”一时风光无限。医院总额包干既然患者只交少量的挂号费,医院如何运转?在健保制度的设计中,每位居民在交纳保费后,即可领取一张“全民健保IC卡”,医院院所,均可刷卡就医。“医院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医学中心、医院、医院、基层诊所”,医院李建贤副院长告诉记者,“其挂号费也从高到低,例如普通门诊,从元台币到元,再到50元,依次递减。”除了这笔收入外,医院经费主要来自健保支付,支付方式最初采用的是“论件计酬”,此后修正为“论病例计酬”。“健保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提交的费用表,”健保局副总经理周丽芳说,“一般而言,申报的经费,将被砍掉10%—20%左右。”由于实现了电脑管理,健保局可调阅所有的病历、医疗用药清单,并定期进行抽查,由医疗专家组审核其处方及用药是否合理。但这两种支付方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且监督成本十分大,现在,健保局已经将此改为“总额支付制度”,医院的医疗总量,确定一个数额,每年增长5%左右。医院总额的确定,须每年提交报告,从医院到健保局,再到费协会,再至“卫生署”,直至“行政院”,进行预算协商,过程十分复杂。在实行总额支付前,医院“5分钟看一个病人”成为常态,被媒体讥为“吃流水席”。“总额支付方式,医院追求门诊数量,陷入逐利冲动,”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立法委员”高明见认为,“改革之后,医院更专注于提高医疗品质。”从统计数据来看,医院家,诊所个,病床数万张,医院诊所,以私立为主,医院及诊所的比例,只占到14%及9%。医院,当属由“塑料大王”王永庆捐资建立的“医院”,该医院是非营利性质,拥有病床张,每日门诊量2.7万人,在全台湾已经开设了8个分院。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在实行健保制度后,医院的盈利空间逐步收窄,一些医院甚至出现亏损。据介绍,“健保”制度推行11年来,已有医院无法支撑而倒闭。但另一方面,台湾医生的收入,又高企不下。刚进院的医生,月薪可达七八万台币,而到主治医师和科室主任等,月薪则从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比一般工薪阶层超出数倍甚至上十倍。记者在台采访时,就看到当地电视台举办的一个电视征婚节目,其貌不扬的一个医生,最后“力挫群雄”,赢得了大部分女生的青睐,并最终“速配成功”。-------------END---------------
亲爱的小伙伴,点击“写留言”,留下您精彩的评论
王山阳原创不易,敬请打赏